废书
断简孔堂坏,遗经汲冢虚。
谩求芸辟蠹,先叹鲁成鱼。
旧帛愁连盖,亡篇恨蜡车。
吾家先训在,楹凿晏生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文中提到的“断简”和“遗经”指的是被损坏的古书和失传的经典;而“孔堂坏”与“汲冢虚”则描述了古代文化受到破坏的情况。
这句话的现代白话文翻译是:古书的残简断裂严重,经典文化传承出现空缺。一味寻求古籍中的知识,却遗憾地发现很多知识已经丢失。曾经的书册忧愁连绵不断,失去的篇章令我们痛心疾首。只有牢记祖先们的教诲,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去完善
释义
注解如下:
1. 废书:废弃的古籍。这里指宋庠的同名诗篇。
2. 孔堂:古代学校的名称,孔子的庙堂。
3. 断简:残破的书页。
4. 遗经:散失的经典书籍。
5. 汲冢:古代一个著名的藏书楼。这里代表珍贵的古籍。
6. 谩:漫无边际。
7. 芸辟蠹:芸香可以驱除书籍上的蠹虫,这里用来比喻保护古籍的方法。
8. 鲁成鱼: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大旱,典册尽焚,孔子哀叹道:“诗、书遂焚,国之宝也。如得其人,君子何患乎无衣?”后用“鲁鱼之叹”来表达对古籍损失的痛惜之情。
9. 旧帛:古代的丝织品,用来书写书籍。
10. 亡篇:遗失的篇章。
11. 蜡车:用蜂蜡制作的书车,用以存放书籍。
12. 吾家先训:指家族传承的教诲。
13. 楹凿:雕刻精美的柱子,象征着学问。
14. 晏生庐:晏子之庐,代指读书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废书》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书房的描述,表达了对自己藏书命运的关注和对古籍保护的忧虑。首联“断简孔堂坏,遗经汲冢虚”描绘了书籍破损和缺失的情况,用孔子学堂和汲冢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籍流失的遗憾。颔联“谩求芸辟蠹,先叹鲁成鱼”表达了诗人寻求保护书籍的方法,同时也暗示了古籍的困境。颈联“旧帛愁连盖,亡篇恨蜡车”则进一步描述了古籍的破败景象,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担忧和惋惜。尾联“吾家先训在,楹凿晏生庐”则以晏子使楚的故事为例,强调了家族传统的重要性,同时也寄希望于后人能够珍视古籍,传承文化。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废书》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宋庠之手,创作于北宋时期。宋庠(996年-1066年),字公序,号文正,谥号元献,四川阆中(今属四川)人,是北宋初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与弟弟宋祁并有“二宋”之称。
在《废书》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期间,宋庠经历了官宦生涯的起起落落。他初仕州县,后中举进士,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官职,曾任尚书省左丞。然而,因为与权臣吕夷简不合,多次被贬谪出京。尽管如此,宋庠在文学和政治方面仍有一定的建树。他的诗歌以意境开阔、格调高雅而著称,反映出北宋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丰富多样。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期,科举制度完备,文人墨客云集。宋庠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其诗作既展示了个人才华,又反映了时代特色。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