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荆山夜泊与亲友遇

标题包含
荆山夜泊与亲友遇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 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与海两条路分岔开,我们在此停船相遇。分别以来有说不完的话,但见面却又无言以对。坐在船上感觉时间漫长,好像在梦中一般,忧愁太多让头发变白。追求名声要趁早,此次离去不要再隔太久。
去完善
释义
1. 荆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荆州市西北,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 2. 山海:这里指荆州的山川地貌,用以表现诗人的遭遇之地。 3. 两分歧:表示不同的方向或选择。这里指诗人与友人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的离别。 4. 停舟:指暂时停留的船只,这里借指诗人在旅途中休息的地方。 5. 偶此期:偶然相遇的时刻。 6. 别来何限意:指离别之后心中难以言表的思念之情。 7. 无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哀愁。 8. 坐永:长时间静坐。 9. 神疑梦:形容精神恍惚,仿佛置身于梦境之中。 10. 愁多鬓欲丝:因为忧虑过度,头发都快要变白。 11. 趋名易迟晚:追求名利的过程可能会拖延时间。 12. 莫经时:不要轻易经过一段时间,意味着珍惜相聚的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亲友意外重逢的诗作,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描述了诗人和朋友分别后在不同的地方各自生活,偶然在荆山夜泊时相遇的情景。颔联“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表达了对离别以来心情的复杂和相遇时无言以对的无奈。颈联“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以时间的流逝比喻人生的短暂,表达出作者因为长久的思念而恍若梦境,以及因忧愁而产生的白发的感慨。尾联“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则提醒朋友们要珍惜当下,不要因为名利而错过了相聚的时光。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描绘夜晚的山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荆山夜泊与亲友遇》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许彬在荆山泊舟时创作的。诗中表达了与朋友意外相逢的喜悦之情。 在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社会相对稳定,但诗人许彬的个人生活却颇为坎坷。他曾因官场纷争而受到排挤,被贬为地方官员。在这段时间里,他常常出游江南各地,访亲会友,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首诗歌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在荆山夜泊之际,原本以为会度过一个孤独寂寞的夜晚,没想到却在无意间与多年未见的朋友重逢,这让他喜出望外。此时,许彬想到他们在京城的岁月,那时他们一起切磋诗艺,共度美好时光。如今在异地重逢,仿佛昨日重现,这种突如其来的喜悦令他不禁感叹命运的神奇。 在那个时代,士人交友甚广,以诗唱和、交流思想为时尚。旅途中遇到故友也是常有的事。这首诗便反映了那个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风貌和社会习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