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经汉南
分散多如此,人情岂自由。重来看月夕,不似去年秋。
息虑虽孤寝,论空未识愁。须同醉乡者,万事付江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样各自分离,人们的心情又怎么能自由自在呢?再次看那月圆之夜,已不再像去年的秋天那样美好。抛开忧虑虽然孤独入睡,但谈论佛理尚未能理解忧愁的真谛。我们必须和那些沉浸酒乡的人一样,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江水带走。
去完善
释义
1. 分散:指离别、分离。
2. 汉南:泛指我国中部地区。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地区。
3. 月夕:指中秋或冬至等月圆之夜。
4. 春:季节名。
5. 息虑:消除忧虑。
6. 孤寝:独卧。
7. 论空:佛教语,谈论空理。
8. 醉乡:指饮酒沉醉的境界。
去完善
赏析
《重经汉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许彬对世事无常、人生聚散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月色、心境和江河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
首联“分散多如此,人情岂自由”,诗人以简练的文字概括了人生中的离别与重逢。人与人的相聚分离犹如四季更迭般自然而然,人的情感无法随心所欲地控制,揭示了人生的无奈。
颔联“重来看月夕,不似去年秋”,通过对比今年与去年的月光和秋色,反映出岁月匆匆流逝的痕迹。“不似去年秋”既是对季节变换的感叹,也是对人生变幻的反思。
颈联“息虑虽孤寝,论空未识愁”,表达了诗人虽然独居静思,但仍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摸索前行。这里所谓的“空”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四大皆空”,即世间万物皆为虚空,生老病死、爱恨别离皆应放下。诗人借探讨佛学来排解心中的忧虑和烦恼。
尾联“须同醉乡者,万事付江流”,强调在人生的旅程中,无论遭遇何种困苦挫折,都应学会超脱。只有放下杂念,让心灵得到释放,才能尽享美好时光。诗人劝慰世人要学会顺应自然,将一切得失抛诸脑后,与醉乡之人共同品味人生的喜乐哀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经汉南》是唐朝诗人许彬在安史之乱后重返故乡时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至唐肃宗至德年间(756-758年),这段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唐朝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在这个时期,许彬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他曾担任尚书右丞,但因为与权臣李辅国不和而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战乱中,许彬流离失所,历经磨难,终于在安史之乱后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战乱的痛苦回忆。
唐朝的天宝年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愈演愈烈。安禄山、史思明等藩镇势力逐渐壮大,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这场战乱使得唐朝的疆土分裂,生灵涂炭,经济和文化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彬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