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友人会裴明府县楼
开阁雨吹尘,陶家揖上宾。湖山万叠翠,汀树一行春。
景逼归簷燕,歌喧已醉身。登临兴未足,喜有数年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敞开窗户让风吹走尘土,陶渊明招待贵宾。湖水与青山相映成翠,水边树木翠绿春天降临。景色令燕子都回到屋檐下筑巢,歌声喧闹让人陶醉。登山临水兴致未尽,喜悦来自多年的友情和缘分。
去完善
释义
1. 开阁:指打开楼阁的门。阁,楼房。
2. 雨吹尘:形容雨后空气清新,尘土被雨水冲刷掉。
3. 陶家:陶渊明,这里借指诗人的朋友。陶渊明曾为彭泽令,与题目中的"明府"对应。
4. 上宾:贵宾,尊客。
5. 万叠翠:形容湖水山峦的翠绿之色层层叠叠。
6. 汀:水边平地。
7. 一行春:指一排排春天的树木。
8. 归簷燕:回到檐下的燕子,比喻回家的人。
9. 歌喧:歌声喧闹。
10. 已醉身:指喝酒微醺的状态。
11. 登临:登山临水,这里是游览的意思。
12. 兴未足:兴致未尽。
13. 喜有数年因:高兴地找到了多年的老朋友。因,因缘,引申为朋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游历裴县令的县楼之景。诗中“开阁雨吹尘,陶家揖上宾”两句展现出县楼的壮丽景象,其中“开阁”表示打开楼阁的大门,意指县令热情款待来访者的场景;“陶家揖上宾”则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县令对客人的尊重和礼遇。
接下来,“湖山万叠翠,汀树一行春”两句描述了县楼周边的美丽景色,湖水青山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翠绿的画卷;汀上的树木生机盎然,展现着春天的气息。
紧接着,“景逼归簷燕,歌喧已醉身”两句通过描绘屋檐下的归燕和喧闹的歌声来表达县楼的热闹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和友人在美景和欢乐声中微醺的愉悦心情。
最后,“登临兴未足,喜有数年因”两句表达了诗人和友人登高望远、兴致勃勃的心情,同时体现出他们因为多年友谊而产生的喜悦。整首诗在赞美美景的同时,也传达了友情与欢聚的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同友人会裴明府县楼》的作者是许彬,生活于唐朝时期。这首诗描绘了许彬与朋友在县衙楼上的聚会情景。以下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结交朋友,一起探讨文学、交流思想。许彬作为唐朝的文人,自然也不例外。他经常在闲暇时光与朋友们相聚,共同欣赏美丽的风景,抒发心中的感慨。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750年左右。此时的许彬正处于中年时期,他在朝廷担任着一定的职务,因此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物。在与朋友们的交往过程中,许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时间,与朋友共享欢乐时光。
在唐朝时期,县衙是地方官员处理政务的地方,同时也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许彬与朋友们选择在这里聚会,一方面是因为县衙地处繁华地段,环境优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里象征着公平正义,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国家的繁荣昌盛。
总之,《同友人会裴明府县楼》这首诗表达了许彬与朋友们在县衙楼上欢聚的场景,反映了唐朝时期人们热爱生活、珍视友谊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