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冬歌
朔风扣群木,严霜凋百草。借问月中人,安得长不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风拂过树林,严寒摧残万物。试问月宫之人,如何永葆青春?
去完善
释义
朔风:指北风,寒风。 群木:众多的树木。
严霜:严厉的寒冷;浓重的寒气。 凋:凋零;使枯萎。
借问:请问。 月中人:这里指嫦娥。
安得:怎么能够。 长不老:永远不衰老。
去完善
赏析
《子夜冬歌》描绘了冬天的肃杀景象,用“朔风扣群木,严霜凋百草”两句展现出了冬日的寒冷。诗人在这时突发奇想,向月亮中的仙人发问:“借问月中人,安得长不老?”以此表达出渴望青春永驻、长寿不老的愿望。薛曜以其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对季节变化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子夜冬歌》是唐朝诗人薛曜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世纪左右的初唐时期,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诗歌文化空前繁荣。
薛曜(654-723年),字明晦,河东汾阴人。他曾任谏议大夫、弘文馆学士等职,擅长书法和诗文创作。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现个人情感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这一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强大,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这使得文人墨客得以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中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此外,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受到南朝文学的影响,注重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在这首《子夜冬歌》中,薛曜通过对冬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展示了薛曜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力和对人生际遇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