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道士入天台

标题包含
送道士入天台
洛阳陌上多离别,蓬莱山下足波潮。 碧海桑田何处在?笙歌一听一遥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洛阳郊外常常有离别发生,蓬莱山下江水波涛汹涌。碧绿的海洋和桑田田在哪边呢?听着远方的笙歌显得更为遥远。
去完善
释义
1. 洛阳:古代河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东汉的都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 2. 陌上:指田间的小路。 3. 蓬莱山:传说中的神山,位于东海之上。 4. 碧海:大海的颜色。 5. 桑田:种植桑树的田地,也泛指农田。 6. 何处在:何处存在,表示找不到的意思。 7. 笙歌:吹笙唱歌,指欢宴的场面。 8. 一听一遥遥:一边听一边远离,表示距离越来越远。
去完善
赏析
《送道士入天台》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道士别离的场景,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许。诗人以洛阳陌上和蓬莱山下的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友情、离别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诗中,薛曜通过“洛阳陌上多离别”这一句展示了尘世中的离别场景,以此引出了“碧海桑田何处在?笙歌一听一遥遥。”的深邃哲理。这两句让人思考永恒不变的沧海桑田,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同时,它也传达了期待将来某日重逢的心情,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表达出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道士入天台》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薛曜的作品,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在这个时期,大唐帝国处于鼎盛阶段,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 薛曜生活在这个时代,曾任著作郎、谏议大夫等职,文才横溢,精通书画。然而,他在官场上的命运却颇有些波折,曾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这种经历使得他的诗歌作品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虑和悲凉之情。 《送道士入天台》这首诗便是他在这期间创作的。诗中以天台山的险峻美景为背景,描绘了一位道士即将离开尘世,前往天台山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道士离去的身影,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教的崇敬和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在唐朝,由于皇帝的推崇,道教的地位很高,许多人都纷纷投身于道教,寻求精神寄托。而天台山作为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更是成为了人们向往的仙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