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相州侍中韩魏公
晋公名画鲁公书,高出张吴与柳虞。
幸得魏公挥宝墨,缘公楷法亦颜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晋公的大作,画是鲁公所题,超过张、吴和柳、虞的画艺。
有幸看到魏公挥毫泼墨,原来是公楷法亦出自颜氏门下。
去完善
释义
晋公:指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曾任尚书右仆射(即丞相),世称“阎右相”。因其擅长画人物肖像,特别是历代名臣,故此处以“晋公”借指韩魏公,表明他也有出众的绘画才能。
鲁公:即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因封为鲁国公,世称“颜鲁公”。其书法气势磅礴,庄重端庄,堪称典范。
张吴:指五代时期著名画家张仁瞻和吴道子。
柳虞:指唐代著名画家柳公权和虞世南。
魏公:即诗题中的韩魏公,宋代政治家、军事家韩琦,曾任尚书令(即丞相)。
颜徒:即颜氏的门生或弟子,这里是指韩魏公的书法深得颜真卿的神韵。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文彦博写给他的朋友韩魏公的。诗中提到的“晋公”是指唐代的著名画家张僧繇,而“鲁公”则是指唐代的书法家颜真卿。诗人以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来比喻韩魏公的书法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其人品和艺术的赞美。
在诗的第二句中,“高出张吴与柳虞”中的“张吴”指的是唐代的张旭和吴道子,而“柳虞”则是指宋代的柳公权和虞世南。诗人将韩魏公的书法与这些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相比较,表达了对他书法技艺的高度评价。
在诗的最后两句中,“幸得魏公挥宝墨,缘公楷法亦颜徒。”这里的“魏公”即指韩魏公,诗人表示有幸能看到韩魏公挥毫泼墨,因为其楷书技法与颜真卿一脉相承。这里诗人再次强调了韩魏公的书法造诣,以及他对自己人品和艺术的尊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相州侍中韩魏公》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在景祐四年(1037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时正值宋仁宗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文彦博作为一代名臣,在国家治理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曾两度拜相,担任枢密使等重要职务。在这首诗歌的创作期间,文彦博任参知政事,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他关心民生,关注国家的发展,与同僚们共同为国家出谋划策。然而,官场的风云变幻也让他时常感受到人生的无常。
此诗的写作背景正是文彦博在完成繁重公务之余,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以寄寓的方式来表达对故友韩魏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国家社稷的忧虑和责任。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反映了文彦博作为一个政治家、文学家的广阔胸怀和崇高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