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游洛源
旧苑新晴草似苔,人还香在踏青回。
今朝此地成惆怅,已后逢春更莫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新雨过后,花园里的草地焕发了生机,像是披上了绿苔般的新衣。人们在踏青回来时,还能闻到花草的香气。然而今日故地重游,心中却充满了惆怅。从今以后,每逢春天来临,我都不愿再来到这里。
去完善
释义
1. 旧苑:过去的园林或花园,这里可能指的是洛阳的某个著名花园。
2. 新晴:刚刚放晴的天气。
3. 人还:游人。
4. 香在:花香弥漫。
5. 踏青回:指春天出游,踏青原指春天的郊游。
6. 今朝:今天。
7. 此地:此处,这里指洛源。
8. 惆怅:因为失意或不如意而感到忧愁。
9. 已后:以后。
10. 逢春:遇到春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二月二日游洛源》是唐朝诗人韩琮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游历洛源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昔日繁华与今日萧条,表达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首句“旧苑新晴草似苔”描绘了昔日繁华的园林在雨后初晴时的景象,草地如同绿苔般青翠欲滴,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然而,随着时光流转,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寂寥的景象。这种对比为诗人营造了一种失落、惆怅的氛围。
次句“人还香在踏青回”则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踏青是人们春日郊游的传统习俗,象征着人们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如今故地重游,虽然美景依旧,但已物是人非,无法重温昔日的欢乐时光,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
后两句“今朝此地成惆怅,已后逢春更莫来”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伤感。诗人感叹今天来到这里,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从此以后每逢春天到来时,他都不愿再故地重游,以免触景生情,加重心中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诗中的情感深沉而真挚,令人动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二月二日游洛源》,是唐代诗人韩琮在公元850年前后所作。这个时期,韩琮正处于他人生的黄金阶段,官至尚书左丞,正三品。虽然官运亨通,但他对时事的不满和忧虑仍时时在心头萦绕。
此诗作于唐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严重,民生疾苦,官僚腐败。在这个背景下,诗人以游洛源为题,实则是寄情山水,隐喻时局。洛源,即洛阳附近的洛水之源,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地方。"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诗人以皇宫的壮丽景象对比民众的平凡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
综上所述,《二月二日游洛源》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韩琮作为一位抒情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捕捉能力,更体现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官员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