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阴云拂地散丝轻,长得为霖济物名。夜浦涨归天堑阔,
不及流他荷叶上,似珠无数转分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乌云轻轻飘散在地面上,滋润万物的好雨即将来临。夜晚的水面上涨,使得江河变得更加宽广。然而,它们都不能与荷叶上的雨滴相比,那些雨滴如无数的珍珠在荷叶上滚动,显得格外明亮。
去完善
释义
1. 阴云:指阴郁的云层。
2. 拂地:轻轻地掠过地面。
3. 散丝:形容像细丝一样的细雨。
4. 济物:救济万物,这里指滋润大地。
5. 夜浦:夜晚的海滨。
6. 天堑:天然的壕沟或屏障,这里指江河。
7. 流他:流向其他地方。
8. 荷叶:荷花的叶子。
9. 似珠:像珠子一样。
10. 转分明:逐渐变得清晰。
去完善
赏析
《雨》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雨中景象。首先,诗人以“阴云拂地散丝轻”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低垂的乌云和轻柔的雨丝飘落在地面的情景。紧接着,诗人通过“长得为霖济物名”这一句,点明了这场降雨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降雨,更是一场滋润万物、助益生命的甘霖。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雨中世界的不同侧面。在“夜浦涨归天堑阔”一句中,诗人描述了夜晚时分,雨水使江河水位上涨,形成了宽阔的天堑。而在“不及流他荷叶上,似珠无数转分明”两句中,诗人又将镜头转向了池塘边的荷叶,形象地描绘了雨滴在荷叶上滚动的画面,宛如无数颗珍珠在荷叶上滚动,熠熠生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将雨中的自然景观呈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韩琮的这首《雨》,是在唐朝时期创作的。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
在唐贞元年间(785-805年),韩琮是山东节度使李师道的幕僚,因李师道叛乱失败被杀,韩琮受到牵连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在这段时间里,他的人生经历了很多波折,从幕僚到被贬,这种起起落落的生活状态,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韩琮在雷州期间,曾写下许多描绘自然景色的诗篇,这首《雨》就是其中之一。诗中以春雨、绿柳、楼台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身处逆境中的乐观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