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词
枝斗纤腰叶斗眉,春来无处不如丝。
霸陵原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枝头摇曳轻触纤细的腰肢,叶子翩翩起舞像轻轻舒展的眉头。春天来临时,它们无处不在,仿佛轻柔的丝线。在这霸陵原上,离别的场景屡屡上演,而那柔韧的长柳条却很少低垂到地面。
去完善
释义
1. 柳枝:指柳树的新枝叶。这里用以比喻美人之腰肢。
2. 眉:借指柳叶。此句以柳枝喻美人之腰肢,以柳叶喻美人的眉毛。
3. 如丝:形容柳枝柔软,如同丝带。
4. 霸陵原: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汉代文帝的陵墓在此而得名。这里用以象征离别的地方。
5. 少:很少。
6. 长条:指长长的柳枝。
7. 拂地垂:指柳枝低垂至地面。这里用来形容柳枝的长度和柔美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杨柳枝词》描绘了春天柳树枝和柳叶的美景。诗人通过对柳树身姿的描述,传达出春天的气息,以及人们对此时的情感寄托。作者以“枝斗纤腰叶斗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的细柔枝条和翠绿的柳叶,富有动态的美感。同时,诗人通过比喻将春天的柳树比作了情思万缕的丝线,充满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在霸陵原上,充满了离别的场景,但这里少见长长的柳条低垂地面,含蓄表达了别离的愁绪。整首诗通过描绘柳树的形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寄情于物,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杨柳枝词》是唐代诗人韩琮创作的一首描绘初春杨柳风光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公元765-827年),这个时期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但文化发展仍然繁荣。
韩琮在这首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初春杨柳的景象,通过柳絮、翠眉等形象抒发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向往。而在这一时期的诗人,大多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们的作品往往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韩琮也不例外,他曾任礼部侍郎等职,一生宦海沉浮,也曾在战乱中失去亲人。这些人生经历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氛围也相对宽松,文人墨客们热衷于结朋交友,交流诗作。这使得韩琮能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为他提供了广泛的人际交往机会。这些都为《杨柳枝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