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

标题包含
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
的的堕芊苍,茫茫不记年。几逢疑虎将,应逐犯牛仙。 择地依兰畹,题诗间锦钱。何时成五色,却上女娲天。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坠落在这片青翠之地,时光荏苒恍若隔世。在这芸芸众生中,我遇到不少如同猛虎般的勇士,也应和那些如牛郎般浪漫之人。选择一个优雅的环境安居,把心中的所思所想都化作诗篇,期盼有一天,我的作品能如五彩斑斓的云彩,直上九霄。
去完善
释义
1. "的的":指明亮的样子。 2. "芊苍":草木茂盛之状,这里代指大地。 3. "茫茫不记年":意为年代久远,无法确切记数。 4. "疑虎将":喻指意外之事。此处的"虎将"可能是出自历史上的虎将故事,但在原文中没有具体展开,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比喻,并无具体的指代对象。 5. "犯牛仙":同样为比喻,形容神仙游戏人间的景象。这里的"犯牛"应该也是出自一个古代的传说或故事,但在原文中没有具体展开,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修辞手法。 6. "兰畹":指芬芳的兰花,这里用来比喻美好的环境。 7. "锦钱":一种花纹装饰,这里指石头上的纹理。 8. "五色":指彩虹的颜色,这里用来描述落星石的五彩斑斓。 9. "女娲天":指天空,这里用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来表现落星石的高大和神秘。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的的堕芊苍,茫茫不记年”开篇,描述了落星石的神奇来历。这块陨石从天而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却依然保持着神秘莫测的姿态。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落星石的传说,它曾是老虎和仙女争夺的对象,这更增加了其神秘感。 诗人把落星石安置在充满兰花香气的地方,并用美丽的诗句赞美它。最后两句诗则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愿望,期待有朝一日,落星石能再次升天,成为女娲补天的五彩石。 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丰富,既有对神秘陨石的赞美,又有对美好传说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落星石的描绘,表达了人对自然之力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兴平县野中得落星石移置县斋》是唐代诗人韩琮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 在宪宗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韩琮作为一位文人官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曾在长安任职。在这段时间里,他可能因为公务来到了兴平县。在这片广袤的田野中,他发现了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即所谓的“落星石”。他认为这块石头具有神秘的力量,于是决定将这块石头移置到自己的书斋,以供观赏和寄托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韩琮对这块奇异石头的欣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描绘石头的形态和质感,他展示了自己对美感的敏锐洞察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天地自然的敬仰之心,认为万物皆有灵性,需要人们去珍惜和保护。这种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以及对和谐共生的追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