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
应是行云未拟归,变成春态媚晴晖。深如绮色斜分阁,
晓来何处低临水,无限鸳鸯妒不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应该是流动的云彩还没有准备回归,变成了春天的模样在阳光下显得妩媚。如同锦绣般色彩斑斓,从高处斜斜地映照到楼阁上,
早晨从哪里来临近水面,无数的鸳鸯被它美丽得无法起飞而嫉妒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应是:应该是因为。
2. 行云:比喻飘荡的云彩。
3. 拟归:打算回来。
4. 变成:变成了。
5. 春态:春天的景象。
6. 媚:使喜爱。
7. 晴晖:阳光。
8. 深如:如同深深的。
9. 绮色:绮丽的景色。
10. 斜分阁:斜斜地分布在楼阁之间。
11. 晓来:天明时。
12. 何处:哪里。
13. 低临水:低低地靠近水面。
14. 无限:无数的。
15. 鸳鸯:水鸟,常雌雄相随,故有此意。
16. 妒不飞:嫉妒得无法飞翔。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霞”为题,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意境。首先,“应是行云未拟归”这一句描绘了霞光的来源,即天空中飘荡的云朵。这里的“未拟归”并非字面意思,而是表达了云彩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了五彩斑斓的霞光。接下来,诗人用“变成春态媚晴晖”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霞光所展现出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赋予了霞光浓厚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诗人通过对霞光在不同场景下的描绘,进一步展示了其独特的美感。“深如绮色斜分阁”描述了霞光在阁楼间的投影,犹如华丽的织锦一般鲜艳动人;而“晓来何处低临水”则描述了晨曦中的霞光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如诗如画。
最后两句“无限鸳鸯妒不飞”更是将霞光的美丽推向高潮。诗人通过描绘成双成对的鸳鸯因为霞光的美丽而嫉妒得无法飞翔,生动地展示了霞光的无与伦比之美,同时也赋予了这首诗一种浪漫的气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霞》是唐朝诗人韩琮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公元9世纪初期,即唐朝的中晚期。在这段时间里,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韩琮(?-827年),唐朝时期文人,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他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文学上却颇有成就,尤以诗才出众。他的诗歌主题丰富,既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
在创作《霞》时,韩琮正值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虽然身居高位,但并未得到朝廷的重用,内心充满了壮志未酬的失落感。在这首诗中,他以晚霞为主题,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他通过对晚霞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霞》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涉及到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当时的人们非常重视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许多文人墨客都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乐事。此外,唐代佛教盛行,人们对于生死、命运等问题有着深深的思考,这也影响了韩琮的创作思路。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