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
赵国林亭二百年,绿苔如毯葛如烟。闲期竹色摇霜看,
明知富贵非身物,莫为金章堕地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赵国的园林已经存在了两百年,绿色的青苔就像地毯一样覆盖在地上,藤蔓像烟雾一样缭绕在树干上。闲暇的时候,看着竹子在寒冷的天气中摇曳生姿,显得格外有韵味。
虽然我们都知道富贵荣华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我们也不能因为追求功名利禄而忘记了我们自己的本真。
去完善
释义
1. 赵国:指战国时期的赵国,这里借指唐朝时期的长孙家所在的地区。
2. 二百年:指长孙家林亭的历史悠久。
3. 绿苔:青绿色的苔藓植物,这里形容林亭的幽静环境。
4. 毯:覆盖地面的植物或人工制品,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绿苔覆盖地面的情景。
5. 葛:一种藤本植物,这里用来形容绿苔生长繁茂的景象。
6. 如烟:形容事物模糊不清,这里用来描绘葛的生长状态。
7. 闲期:闲暇的时光。
8. 竹色:竹子的颜色,这里指竹子的绿色。
9. 摇霜看:在霜降的时候观赏竹子。
10. 金章:古代官员的金质印章,这里比喻高官显贵。
11. 堕地仙:指放弃荣华富贵,过隐逸生活的人。
去完善
赏析
《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赏析:
这首诗描述的是圭峰山下的长孙家林亭景致。诗中用“赵国林亭二百年”来强调这个林亭的悠久历史,通过“绿苔如毯葛如烟”来形容其绿色植被丰富且朦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表明自己闲暇时期陶醉于竹林景色和霜叶美景,内心保持宁静致远的心态。接着通过对比“明知富贵非身物,莫为金章堕地仙”,表达了诗人认为富贵荣华并非人生追求的真谛,不要为了世俗的名利而迷失自我,应该珍惜当下、回归自然的意愿。整首诗既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又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圭峰下长孙家林亭》是唐朝诗人韩琮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人生哲理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公元780年至836年之间。在这个时代,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为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段时间里,韩琮的个人经历颇为丰富。他曾在朝为官,历任监察御史、尚书郎等职。由于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被贬为郴州刺史。晚年辞官回乡,过上隐居生活。这些人生际遇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在韩琮生活的时期,唐朝的社会风气崇尚文学,士人们以吟咏诗赋为荣。在这样的背景下,韩琮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自然景色之中,创作出许多优美的诗篇。他的诗歌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