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宫春
斜日明霞,残虹分雨,软风浅掠苹波。声冷瑶笙,情疏宝扇,酒醒无奈秋何,彩去轻散,漫敲缺、铜壶浩歌。眉痕留怨,依约远峰,学敛双蛾。
银床露洗凉柯。屏掩得销,忍扫茵罗。楚驿梅边,吴江枫畔,庾郎从此愁多。草蛩喧砌,料催织、迥文凤梭。相思遥夜,帘卷翠楼,月冷星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的阳光透过云层洒落下来,彩虹带着雨滴分散在天空,轻柔的风轻轻拂过水面。声音冷冷的如同玉笙的音符,情感疏远如被遗忘的团扇,酒后的我无法应对这秋天的无奈。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渐渐消散在空中,只能随意敲打一下缺损的铜壶唱起悲歌。像远处的山峰一样双眉紧皱充满哀怨,收敛起无限的忧伤。
银色的床铺和露珠洗过的凉树枝。屏风遮住了视线,不忍心清扫掉满地的草垫子。想起了梅花边的驿站,红枫旁的江面,于是对那个才子庾信多了些忧愁。墙上的蟋蟀喧闹着,提醒着深夜的到来,织布娘们似乎也感觉到了,开始加快节奏穿梭起来。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思念之情愈发浓烈,我在翠楼的帘幕后面,望着窗外冷冷的月光和闪烁的星辰。
去完善
释义
1. 庆宫春:词牌名。
2. 斜日明霞:指夕阳西下时的景色。
3. 残虹分雨:形容彩虹与雨水交织的情景。
4. 软风浅掠苹波:柔和的风轻轻吹过水面。
5. 声冷瑶笙:瑶笙是一种用瑶竹做的乐器,这里形容音乐声清冷。
6. 情疏宝扇:宝扇比喻情人之间的情谊疏远。
7. 彩去轻散:形容色彩逐渐消失。
8. 漫敲缺、铜壶浩歌:随意敲击铜壶,唱出豪放的歌曲。
9. 眉痕留怨:指美女的眉目中透露出哀怨之情。
10. 依约远峰:远方的山峰隐约可见。
11. 学敛双蛾:模仿山水的形态收敛自己的神情。
12. 银床露洗凉柯:银床指精美的床榻,这里指露水清洗过的草木。
13. 屏掩得销:屏风遮住了人们的视线。
14. 忍扫茵罗:不忍心扫掉地毯上的花草。
15. 楚驿梅边:楚国驿站附近的梅花树。
16. 吴江枫畔:吴江河边的枫树林。
17. 庾郎从此愁多:庾郎指的是北周诗人庾信,这里借喻诗人的离愁别绪。
18. 草蛩喧砌:蟋蟀在台阶上吵闹。
19. 迥文凤梭:织有不同颜色花纹的织布工具。
20. 相思遥夜:在遥远的夜晚思念着对方。
21. 月冷星河:月亮与星星的光辉显得寒冷。
去完善
赏析
《庆宫春》是南宋词人张枢的一首词。此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傍晚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情景交融,生动而富有诗意。
上片首句“斜日明霞,残虹分雨,软风浅掠苹波”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傍晚图景,夕阳映照在天空中,形成一片明霞;雨后的彩虹分割了天空和大地,柔和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水面,使人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祥和。接下来三句“声冷瑶笙,情疏宝扇,酒醒无奈秋何”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惆怅,寂静的夜晚,瑶笙的声音显得格外清冷,手中的宝扇也失去了往日的温情,酒后的清醒让作者更加无法抵挡秋天的寂寞。“彩去轻散,漫敲缺、铜壶浩歌”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生活中的色彩逐渐消散,只能依靠敲击铜壶来发泄内心的情感。最后三句“眉痕留怨,依约远峰,学敛双蛾”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忧愁的面容,如同远方的山峰,似乎也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
下片首句“银床露洗凉柯”描写了秋天的夜晚,月光洒在露水上,使地面显得更加清凉。接下来的三句“屏掩得销,忍扫茵罗。楚驿梅边,吴江枫畔,庾郎从此愁多”则描绘了作者思念远方的友人,通过楚驿梅边和吴江枫畔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最后的五句“草蛩喧砌,料催织、迥文凤梭。相思遥夜,帘卷翠楼,月冷星河”以夜色中的虫鸣和月光下的星河为背景,进一步渲染了作者的情感,将思念推向高潮,使读者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庆宫春》是南宋词人张枢的一首词。据史书记载,张枢生活在南宋晚期,正值社会动荡、国家衰败的时期。在这首《庆宫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在当时环境下对生活的不满和对国家的担忧。
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0年左右,此时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威胁之下,国家局势紧张。在这个特殊时期,张枢作为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文人,他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表现在了这首词中。
词的上阕描述了繁华的宫廷景象,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下阕则揭示了宫廷内部的腐朽和堕落。这种强烈的对比,反映了张枢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总的来说,《庆宫春》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晚期,国家危机四伏、政治腐败、民生困苦的时代背景下,词人通过描绘宫廷内的景象,表达了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