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风入松

标题包含
风入松
春寒懒下碧云楼。 花事等闲休。 红绵湿透秋千索,记伴仙、曾倚娇柔。 重叠黄金约臂,玲珑翠玉搔头。 薰炉谁熨暖衣篝。 消遣酒醒愁。 旧巢未著新来燕,任珠帘、不上琼钩。 何处东风院宇,数声揭调甘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寒气让人懒得下楼,花儿们都静静休息。记得曾经有仙女般的人儿,倚着秋千,红绵也被湿润。她戴着黄金手镯,用翡翠发饰装饰头发。是谁在温暖熏香的炉子上烘烤衣服呢?用来排解酒后的忧愁。旧的燕子还未归来,任由珠帘不挂上。不知何处有春风吹拂的院落,传来甘州的曲调。
去完善
释义
1. 碧云楼:形容豪华的楼阁。 2. 花事:指花开花落的过程。 3. 红绵:红色丝棉,用于制作衣物或织物。 4. 湿透:指衣物被雨水打湿。 5. 秋千索:秋千绳索。 6. 伴仙:指美好的时光。 7. 倚娇柔:指女子靠着秋千休息。 8. 黄金约臂:金手镯。 9. 翠玉搔头:用翠玉制作的簪子。 10. 薰炉:用于熏香炉。 11. 熨暖衣篝:指烘烤衣服的火炉。 12. 消遣:排遣忧虑。 13. 旧巢未著新来燕:比喻旧的家园还未安定下来。 14. 珠帘:用珠子串成的门帘。 15. 琼钩:珠帘上的挂钩。 16. 东风院宇:东方的房屋。 17. 揭调甘州:即甘州的曲调。
去完善
赏析
《风入松》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慵懒、花事凋零的场景。开头两句“春寒懒下碧云楼。花事等闲休”便以春天的寒冷和花朵的凋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紧接着,“红绵湿透秋千索,记伴仙、曾倚娇柔”进一步描绘了昔日美好的回忆。这两句词通过湿润的红绵和秋千索的形象,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重叠黄金约臂,玲珑翠玉搔头”则是对过去的华丽和精致生活的回忆。这里的黄金约臂和翠玉搔头都是古代贵族女子的饰品,象征着她们曾经的尊贵与美丽。然而,如今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熏炉中温暖的光芒,陪伴着孤独的女主人。 下片中的“薰炉谁熨暖衣篝。消遣酒醒愁”则是词人对眼前孤独境遇的感慨。虽然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但生活还要继续,唯有借酒消愁。接下来的一句“旧巢未著新来燕,任珠帘、不上琼钩”,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现实无奈接受的心情。 最后一句“何处东风院宇,数声揭调甘州”则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虽然眼下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但词人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有一天会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家园。 总的来说,《风入松》这首词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现了一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态度的词人的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风入松》是南宋著名词人张枢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世纪,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民间词曲创作盛行,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张枢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生于书香门第,才华横溢,年轻时就因诗词歌赋而名噪一时。然而,在成年后,张枢的人生际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卷入了一场政治风波,被迫远离家乡,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流放生活。这段人生经历让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和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枢创作了《风入松》。这首词描绘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忧虑。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诗意的世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