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绣衾
屏绡裛润惹篆烟。
小窗闲、人泥昼眠。
正雪暖、荼䕷架,奈愁春、尘锁雁弦。
杨花做了香云梦,化池萍、犹泛翠钿。
自不怨、东风老,怨东风、轻信杜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丝绸屏风上沾满了湿润的香气,仿佛沾染了篆烟的痕迹。在小窗下,闲散的人儿在白日里睡眠。正当春日雪融,温暖如春时,荼䕷架上繁花似锦。但奈何忧愁袭来,就像春天的尘埃锁住了雁子的琴弦。杨花落入池中,宛如一场香云梦境,化作浮萍,却还带着翠色的点缀。本来并不埋怨东风吹落的花儿,只是责怪东风轻易相信杜鹃的哀鸣。
去完善
释义
1. 屏绡裛润惹篆烟:屏绡,薄纱屏风;裛润,湿润;篆烟,香烟缭绕的样子。
2. 小窗闲、人泥昼眠:小窗,指窗户旁边;闲,悠然自得;泥,粘连;昼眠,白天睡觉。
3. 正雪暖、荼䕷架:正,恰好;雪暖,雪后温暖的天气;荼䕷架,荼䕷花的藤蔓架。
4. 奈愁春、尘锁雁弦:奈,奈何;愁春,春天使人感到忧愁;尘锁,灰尘积聚;雁弦,雁子的翅膀。
5. 杨花做了香云梦:杨花,柳絮;做了,发生;香云梦,指美好的梦境。
6. 化池萍、犹泛翠钿:化,变为;池萍,池塘中的浮萍;犹,还;泛,漂浮;翠钿,绿色的饰品。
7. 自不怨、东风老:自,自己;不怨,不责怪;东风,春天的风;老,老去。
8. 怨东风、轻信杜鹃:怨,抱怨;轻信,轻易相信;杜鹃,鸟名,也代指杜鹃啼血的故事。
去完善
赏析
《恋绣衾》词牌灵巧多变,它看似简单的小令形式,却含有深深的情意。这首张枢的《恋绣衾》,描绘了闺中女子在春日午睡的场景,以委婉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她的无奈与惆怅。
上片“屏绡裛润惹篆烟”点出春天时节,轻纱帐幕湿润,香气缭绕,展现了一幅宁静和美的画面。而“小窗闲、人泥昼眠”则是对她白天睡眠的描述,表现出一种慵懒而不失雅致的情态。紧接着的“正雪暖、荼䕷架”展现出春日的美好,但“奈愁春、尘锁雁弦”则传达了女子内心深处的忧虑与愁绪。
下片首句“杨花做了香云梦”用杨花飘落、化为池萍的景象,暗示青春易逝、好景不长的寓意。“化池萍、犹泛翠钿”则以翠钿之色引出岁月流逝之感,将女子的婉约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自不怨、东风老,怨东风、轻信杜鹃”则是女子自我反思的心声:她不怨恨时光的流逝,而是埋怨自己太容易相信杜鹃啼血这样的凄美故事。
全词将春天的美好与宁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细致的环境刻画和心理描写,表现出古代女子多愁善感的性情特点,以及她们对青春的珍视和留恋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她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展现出细腻、深沉的情感世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恋绣衾》是宋代词人张枢的一首描绘相思之情的佳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187年前后,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文人士大夫多抑郁不展,张枢亦是其中的一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能及第,这使他感到失意和失望。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张枢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词作之中,用婉约的笔调抒发了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在这首《恋绣衾》中,张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他运用丰富的想象,通过对女子绣屏风、绣枕、金缕衣等物品的描绘,以及燕子、梨花等象征物象的勾勒,生动地展现了女子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这种深情婉转的表达方式,既是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声抗议。
总的来说,《恋绣衾》的创作背景是复杂而深沉的。它既是张枢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南宋社会的写照。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张枢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