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茅山

标题包含
茅山
今古茅山是胜游,秀峰突兀绕沧洲。 云含老树迷还散,石拥甘泉咽复留。 未见岩风晨下鹤,祇闻涧月夜鸣蜩。 道人不是悲秋客,黄菊丹枫相对愁。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今茅山仍是一片美景,挺拔的山峰环绕着这片苍茫之地。云雾缭绕的老树时隐时现,岩石簇拥的泉水流淌不息。虽然没有见到早晨飞下的仙鹤,但听到了夜晚溪涧边的蝉鸣。道士并非多愁善感之人,只是看到金黄的菊花和鲜红的枫叶而心生感慨。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茅山:位于江苏句容,是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 秀峰突兀:形容山峰俊秀而峻峭。 3. 沧洲:原指水边地带,这里指茅山的周围环境。 4. 老树:古老的树木。 5. 岩风:即秋风。 6. 晨下鹤:早晨飞下来的仙鹤。 7. 涧月:山涧中的月光。 8. 蜩:蝉的一种,也叫知了。 9. 道人:修道的僧人或者道士。 10. 黄菊丹枫:黄色的菊花和红色的枫叶,表示秋天的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茅山》张枢这首诗歌以茅山为主题,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独特见解和感悟。首联“今古茅山是胜游,秀峰突兀绕沧洲”描述了茅山的景色,突出了其历史悠久、山水秀美的特点。颔联“云含老树迷还散,石拥甘泉咽复留”则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林和甘泉流淌的景象。颈联“未见岩风晨下鹤,祇闻涧月夜鸣蜩”通过对比白天的岩风和夜晚的涧月,强调了茅山在不同时间的美。尾联“道人不是悲秋客,黄菊丹枫相对愁”则以道人和黄菊丹枫的对比,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茅山》是南宋词人张枢所作,创作于南宋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时局动荡,民生疾苦。作为南宋王朝的末世文人,张枢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际遇充满了曲折。他早年曾担任过地方的文官,但不久后就因战乱和政治斗争而离职。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全国各地,亲眼目睹了百姓的生活困苦和国家衰败的景象,这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游历过程中,张枢来到了茅山,这座道教圣地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这里感受到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茅山》,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