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大涤

标题包含
游大涤
一曲朱栏百尺余,仙人自是爱楼居。 松风不动千山静,月满天坛人步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首曲子在长长的栏杆处悠然奏响,仙人自然也喜欢住在高楼之中。 松树在山风中岿然不动,整个山谷显得宁静祥和;月光洒满天坛,人们在这里感受到神秘的气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朱栏:红色栏杆,此处指华丽的楼阁。 2. 百尺余:一百多尺,形容楼阁的高度。 3. 仙人: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这里比喻高贵的人。 4. 自是:自然是,表示理所当然。 5. 爱楼居:喜欢居住在高楼之中。 6. 松风:风吹过松树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环境的宁静。 7. 千山:许多山,这里用来形容周围环境的山景。 8. 静:安静,宁静。 9. 月满:月圆之夜,指夜晚。 10. 天坛:古代皇帝祭祀天神的地方,这里用来象征庄严神圣的场所。 11. 人步虚:人们在上空行走,形容神秘的氛围。 12. 步虚:道教用语,指在天空中行走。
去完善
赏析
《游大涤》这首古诗以轻盈的笔触描绘了大涤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前两句“一曲朱栏百尺余,仙人自是爱楼居”,通过描述山间仙人的居所,展现出大涤山的仙境气息。诗人借仙人喜欢高楼居住的故事,传达出大涤山风光优美、引人入胜的特点。 接下来两句“松风不动千山静,月满天坛人步虚”,进一步描述了山中宁静的氛围。松树在风中轻轻摇曳,但整个山林却能保持静谧;而明亮的月光洒在天坛上,人们仿佛能感受到虚空中的仙气。这两句诗不仅突显了大涤山的清幽与宁静,还表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总体而言,这首古诗通过对大涤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独特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游大涤》是南宋诗人张枢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一年里,中原地区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为繁荣,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此时,张枢的人生正处于一个相对平和的阶段。他的家庭出身名门,家世显赫,使得他在青年时期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然而,随着金兵的南侵,张枢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曾投身军旅,参与抗击金兵的战斗,也曾因为战乱而背井离乡,漂泊江湖。这段经历使他对国家民族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张枢开始以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于人生命运的感慨。他的诗作多以描绘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表达出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期待。这首《游大涤》便是其中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