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庵
入山须判宿,不宿漫区区。
泉脉寻还有,兰香嗅却无。
杉高方见直,石怪不成粗。
若到三潭顶,归时路更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进入山中需要预定住宿,不住宿就只能漫无目的地游荡。
泉水源头可以找到,但兰花香气却无法闻到。
杉树高耸显得挺拔,奇特的石头却不显粗壮。
如果到达三潭顶峰,回来时道路会更加曲折。
去完善
释义
1. 半山庵: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处佛教寺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是杭州西湖周边的古迹之一。
2. 入山:进山修行。
3. 须判:应该判断、决定。
4. 宿:停留住宿。
5. 漫:随意、不经意。
6. 区区:这里指狭窄、狭小的地方。
7. 泉脉:地下的泉水通道。
8. 寻还:寻找回来。
9. 兰香:兰花的花香。
10. 石怪:奇特的石头。
11. 粗:粗糙。
12. 三潭顶:指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景点。
13. 归时:回家的时候。
14. 路更迂:路途更为曲折。
去完善
赏析
《半山庵》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修行的经历。首联以“入山须判宿”和“不宿漫区区”点明了诗人决心在山中度过一段时间,以体验禅修的意境。中间两联则描绘了山中景致:泉水潺潺,兰花飘香,杉树参天,怪石嶙峋。这些景物不仅展现了山中的自然之美,也寓含着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感悟。尾联则预见了未来的归途,即使道路曲折遥远,诗人依然坚定地走向心中的目标。全诗以山水为背景,表现了诗人追求真理、悟道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半山庵》是南宋诗人左纬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南宋时期,具体年份尚无明确记载。在这段时间里,左纬的生活并不顺利,他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未能及第,因此在文学创作中多表现出国忧民心的情怀。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正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的时期,政治腐败、民生困苦,民众疾苦较多。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左纬关注社会现实,忧虑国事,表达出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关切之情。因此,这首《半山庵》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其忧心忡忡的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