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安乐公主宅
银烛金屏坐碧堂,只言河汉动神光。
主家盛时欢不极,才子能歌夜未央。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银色的蜡烛照亮金色的屏风,身处华丽的客厅。
只听银河仿佛在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主人家的欢乐时光正浓,才子们高歌直到夜色阑珊。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银烛:明亮的蜡烛。
2. 金屏:精美的屏风。
3. 碧堂:华美的客厅。
4. 河汉:银河,这里指夜空。
5. 神光:神秘的光辉。
6. 主家:指安乐公主。
7. 盛时:安乐公主家族繁荣昌盛的时期。
8. 欢不极:欢乐无穷尽。
9. 才子:有才华的人,这里指歌者。
10. 夜未央:夜晚尚未结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夜宴安乐公主宅》描绘了安乐公主府上奢华的夜宴场景。首句“银烛金屏坐碧堂”展现出富丽堂皇的宴会布置,蜡烛熠熠闪光,屏风华美如金,人们在豪华的厅堂内宴饮畅谈。次句“只言河汉动神光”则是以银河为比喻,描述这场盛宴的光彩夺目。
接下来的两句“主家盛时欢不极,才子能歌夜未央”则传达了宴会的气氛:正是盛世繁华之时,主家的欢乐达到极点;才子们借着酒兴展示才艺,歌声嘹亮悠扬,似乎时间在这一刻也显得无比悠长。
整首诗将华丽的装饰、银河般的光彩以及宴饮的欢愉共同交织,呈现出一幅盛世繁荣的画卷,让人不禁赞叹那时的繁华与快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宴安乐公主宅》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中宗时期,大约在公元705年至710年之间。此时,正值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社会矛盾逐渐显现。作者崔日用作为朝廷重臣,曾担任过吏部侍郎、尚书右丞等职务,对当时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诗中,作者描绘了安乐公主府邸夜宴的场景,暗示了贵族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个时期的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控制,政治腐败,朝纲混乱。与此同时,宫庭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日益激烈,这为后来的“唐隆政变”埋下了伏笔。
崔日用在创作这首诗时,或许已经感受到了时代的危机,但他无力改变现状,只能在诗歌中表达出内心的忧虑和感慨。因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朝宫廷生活的浮华,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