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又赐宴自歌

标题包含
又赐宴自歌
东馆总是鹓鸾,南台自多杞梓。 日用读书万卷,何忍不蒙学士。 墨制帘下出来,微臣眼看喜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东边的大书房里住着一群凤凰般的学者,南边的书台也孕育着许多英才。他们每天都在博览群书,怎么会不被学士所赏识呢?看到墨色的诏书从书房里传出来,我们都满心欢喜,激动不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东馆:指太学或翰林院。 2. 鹓鸾:比喻朝廷的文人学士。 3. 南台:指南梁时修文德之宫,这里借指皇宫。 4. 杞梓:两种优质木材,喻指人才。 5. 日用:这里指崔日用自己。 6. 读书万卷:形容学识丰富。 7. 学士:学者,文人。 8. 墨制:古代皇帝的诏令文书。 9. 微臣:官吏对自己的谦称。 10. 喜死:形容极度喜悦。
去完善
赏析
《又赐宴自歌》这首诗歌的主题是赞美皇帝的英明和圣宠。诗中用“东馆总是鹓鸾,南台自多杞梓”来形容朝廷人才济济,群英荟萃。“日用读书万卷,何忍不蒙学士”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博览群书,却未能受到皇帝的赏识而感到遗憾的心情。最后两句“墨制帘下出来,微臣眼看喜死”则描绘了诗人渴望在皇帝面前展示才华,以获得恩宠的心情。整首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一位文人儒士渴望得到君王重视的心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又赐宴自歌》是唐代诗人崔日用的一首描绘宴会场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玄宗时期(712-756年),此时唐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力雄厚,社会繁荣。 在这首诗歌的创作期间,崔日用曾任朝廷要职,如门下省侍郎、尚书左丞等,他因为才华横溢和善于察言观色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他也曾因卷入宫廷权力斗争而被贬谪。这样的经历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唐朝鼎盛时期,宫廷宴会是非常盛大的活动,皇帝经常在这些宴会上招待文武百官,以示恩宠。在这样的背景下,崔日用通过描绘宴会的场面,展现出了当时的繁荣景象和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