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伊叟庵 其二

标题包含
题伊叟庵 其二
此庵庵北望伊堂,南望伊川极目长。 更有箕山并颍水,连延直入挂瓢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小屋向北能望到那座亭子,向南则能看到伊河向远方延伸。 还有那箕山和颍水,一路连绵一直延伸到挂瓢乡。
去完善
释义
1. 伊叟:指古代隐士。叟,年老的男人。此处用“伊叟”来称呼这位隐居的老年人。 2. 庵:佛教建筑,此处指的是寺庙。 3. 伊堂:此处指的是伊水河畔的一处地名。 4. 伊川:此处指的是伊水河。伊水是流经河南省的一条河流,全长约450公里。 5. 极目长:形容视野开阔,可以看很远的地方。 6. 箕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座山峰,因上古时期著名隐士许由曾在此隐居而闻名。 7. 颍水:即颍河,发源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是淮河的重要支流之一。 8. 挂瓢乡:此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挂瓢,把瓢挂在树上,表示不再回到世俗社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伊叟庵所看到的景色。诗人首先提到庵的方位,北望伊堂,南望伊川,视野开阔。接着描述了箕山和颍水的景象,它们连绵不绝,一直延伸到挂瓢乡。这里的“挂瓢乡”可能指诗人的故乡或者其他有纪念意义的地方,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彦博所创作的《题伊叟庵 其二》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个人道德修养以及家国情怀的执着追求。诗人于公元1006年出生在世家望族,自幼聪明伶俐,才学出众,年轻时便进入官场。然而他并非一帆风顺,曾两度被贬谪,尝尽人生冷暖。尽管如此,文彦博始终不忘初心,始终以民生为重。在他的治理下,政治稳健,百姓安居乐业。 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代,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科技发展也有显著成就。儒家学说得到高度尊崇,文人墨客们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倡导济世救民的理念。文彦博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受影响,他的诗歌作品也充分体现了儒家学说的精神实质。 《题伊叟庵 其二》是文彦博在晚年时期创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中,他回顾了个人一生,感慨万千。虽历经波折,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使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