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郭熙画樵夫渡水扇

标题包含
题郭熙画樵夫渡水扇
浅水深山一径通,樵夫涉水出林中。 可怜画笔多情思,写在霜纨一扇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一条小径穿越了浅水和深山,砍柴的樵夫正从树林里走出来。令人同情的是画家深情的情感,他用心描绘在白绢扇上。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题:在书画作品上写的诗文或名称。 2. 郭熙:北宋著名画家。 3. 樵夫:以打柴为生的男子。 4. 渡水:过水的意思。 5. 文彦博:宋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6. 霜纨:洁白的丝绢,这里指画卷。 7. 一扇风:这里意指山水画中的风吹拂过画面。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题郭熙画樵夫渡水扇》诗中,文彦博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诗人首先通过“浅水深山一径通,樵夫涉水出林中”两句来展现画面的主体部分——一位在山水之间的樵夫。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画面显得更为和谐与完美。同时,通过对人物动态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勤劳和勇敢。 接下来,诗人以“可怜画笔多情思,写在霜纨一扇风”来表达对画作的赞美之情。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画作以情感和生命。同时,通过“可怜”一词,诗人表达了对画作所传达出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画家郭熙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诗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诗人通过对画作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生活、自然以及人性的深刻理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诗人、政治家文彦博在看到郭熙的一幅名为《樵夫渡水》的山水画扇后,挥毫写下了这首《题郭熙画樵夫渡水扇》的诗篇。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 在这个时期,文彦博已是朝廷重臣,历任多个要职,政坛生涯颇为显赫。然而,他在人生道路上也遭遇了诸多曲折,如多次被贬谪、经历宦海沉浮等。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信念,忠诚于国家,致力于推动社会进步。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民间疾苦有深切的体会,对百姓的生活和自然风光有着深厚的感情。 当时,北宋正处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阶段,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文学创作,绘画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政治家,文彦博对于民生问题尤为关注,因此在观赏郭熙的画作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画中樵夫渡水的生动场景,以此寄托了他对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关心和对民间风景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