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公仪天章雪中游蓝田山悟真寺

标题包含
和公仪天章雪中游蓝田山悟真寺
古寺依山构,高车冒雪游。 穿林皆玉树,倚槛尽琼楼。 景胜烦诗笔,财丰缓计筹。 岩阿聊寄傲,物外恣寻幽。 缰锁慙羁击,匏瓜叹滞留。 无因陪雅躅,清唱复难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文彦博(1006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五十载,是北宋中期的重臣之一。 文彦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古寺坐落在山脚下,有人在高处车上冒着大雪游玩。穿过树林能看到许多玉质般的人儿,靠着栏杆则是琼楼玉宇般的景色。这美景让人情不自禁地用诗来赞美,而丰盛的财富让人有足够的时间去规划筹谋。在山里找个地方寄存自己的傲骨,寻找外面的幽静之处,不受任何束缚,可惜我的处境就像一个被绳索绑住的马匹,无法挣脱枷锁,只能感叹像匏瓜一样无奈地停留在这里。没有机会陪伴那些风雅的足迹,也不能回应那美妙的歌声。
去完善
释义
《和公仪天章雪中游蓝田山悟真寺》注释: 1. 古寺依山构:古寺,指悟真寺;依山构,指寺庙建筑在山中。 2. 高车冒雪游:高车,华美的车辆;冒雪游,在雪中游览。 3. 穿林皆玉树:玉树,形容树木被雪覆盖的样子;穿林,穿过树林。 4. 倚槛尽琼楼:琼楼,华丽的楼阁;倚槛,依靠栏杆。 5. 景胜烦诗笔:景胜,景色优美;烦诗笔,用诗意来形容景色的美丽。 6. 财丰缓计筹:财丰,财富丰富;缓计筹,慢慢筹划财务。 7. 岩阿聊寄傲:岩阿,山岩深处;寄傲,寄托傲世之情。 8. 物外恣寻幽:物外,超越世俗;恣寻幽,尽情寻找宁静的地方。 9. 缰锁慙羁击:缰锁,束缚;慙,羞愧;羁击,受到牵制。 10. 匏瓜叹滞留:匏瓜,即“苦瓜”,比喻人的遭遇不顺利;叹滞留,感叹命运多舛。 11. 无因陪雅躅:无因,无法找到原因;陪雅躅,陪伴高雅的人。 12. 清唱复难酬:清唱,清澈的歌声;难酬,难以回应。
去完善
赏析
文彦博的这首《和公仪天章雪中游蓝田山悟真寺》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在雪地中游历悟真寺的景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生花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雪中美景图,并以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深化了诗意和哲学思考。 首联“古寺依山构,高车冒雪游”描绘了悟真寺背依青山而建,诗人和友人在漫天大雪中驱车前往的景象。其中,“冒雪游”三字颇有意趣,凸显了诗人不畏风雪、寻访胜景的决心。 颔联“穿林皆玉树,倚槛尽琼楼”则进一步具体描绘了诗人沿途所见的雪中美景:穿过树林,犹如置身于玉树之中;靠着栏杆远眺,仿佛能看到琼楼玉宇。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展示出雪中美景的壮观。 颈联“景胜烦诗笔,财丰缓计筹”写出了景物之美使得诗人忍不住挥毫泼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财富的看法——面对如此美景,即使财富再多也难以抵消此刻的愉悦。这两句,不仅深化了诗的主题,也展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尾联“岩阿聊寄傲,物外恣寻幽”是诗人的感慨之词,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能如同岩阿一般隐居起来,寄傲于物外,追寻那份清幽与宁静。这是一种出世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厌倦世俗纷扰,渴望内心宁静的心境。 总的来说,文彦博的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雪中访古寺的景象,同时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哲理,使得整首诗既有丰富的画面感,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和公仪天章雪中游蓝田山悟真寺》是北宋政治家、诗人文彦博(980-1057)在公元1047年创作的一首诗。这一年是宋仁宗庆历七年,文彦博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当时文彦博已经67岁,他的人生经历了宦海沉浮,历任多个要职,曾经三次拜相,两度为枢密使,以其深厚的历史修养和政治智慧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虽然他已经年迈,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依然浓烈。 在这段时间内,北宋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高峰。文彦博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仁宗盛治”时期。这一时期政治开明,科举制度较为完善,学术文化繁荣发展,佛教、道教等宗教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彦博等人组织的蓝田山悟真寺的游览活动,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对宗教精神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