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韵送行
匆匆行役驻无因,缟纻相看足礼文。
江阔孤舟谁伴我,夜阑尊酒独思君。
离筵不用歌三叠,元夕重来月十分。
更欲四方随孟子,此生安得化为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匆忙赶路停歇却无处可去,看着对方赠予的白绢和麻布(象征友情)已足够表达礼仪。
江水辽阔,孤舟上谁陪伴着我?深夜斟满酒杯却独自思念你。
离别宴会上不再需要歌唱三叠曲,元宵节时月亮分外明亮。
我希望能跟随孟母的脚步,走遍四方,这一生如何能化作云彩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再次前韵送行:这首诗是作者第二次以相同的韵律创作的送别诗。
2. 行役:指奔波在外,从事公务或事务活动。
3. 驻无因:无法停留,不能停下脚步。
4. 缟纻:缟和纻都是古代衣服的材料,这里表示友情的象征。
5. 相看:互相看望、探望。
6. 江阔:江水宽阔的景象。
7. 孤舟:孤独的小船,这里形容诗人自己独行。
8. 夜阑:夜深的时候。
9. 离筵:离别宴会。
10. 三叠:古曲名,此处借指别离歌曲。
11. 元夕: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12. 月十分:月亮最圆的时刻。
13. 四方:四方各地,指祖国大地。
14.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这里指道德高尚的人。
15. 安得:如何才能。
16. 化为云:像云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再次前韵送行》: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和表达个人愿望,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彼此深厚的友谊。首联写离别时匆促的行程与无法停留的现实,以缟纻之礼表达对朋友的尊重和感激。颔联运用江阔、孤舟等意象,展现出别离之际的孤独与无奈。尾联则表达了希望四海随行的愿望,象征了友情的高尚与永恒。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生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次前韵送行》是明代诗人卫博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这个时期正是明朝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
在创作这首诗时,卫博已是人生的中年阶段,经历过宦海沉浮,对人生的感悟较为深刻。他曾任过刑部主事、礼部尚书等职,后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这一经历使他对人生的离合聚散有着独特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在明嘉靖年间,文人墨客之间盛行唱和之风,友人们常常以诗词相互赠答,抒发离别之情。因此,这首《再次前韵送行》很可能是卫博在与友人别离之际,为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而创作的。在这首诗中,卫博通过描绘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