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斋
樗栎虽不才,亦各言其长。
媿此万丈夫,寐卧无何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直译为:“虽然我是一无用处的树木,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去完善
释义
《竹斋》:竹斋指在竹林中的住宅,寓意清闲幽静的环境。
史尧弼:北宋诗人。
“樗栎虽不才”:樗栎是指两种普通的树木,此处用以自谦自己才能平庸。
“亦各言其长”: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媿此万丈夫”:愧对于广大有才能的人,表现自己的自卑感。
“寐卧无何乡”:无何乡是指没有具体位置的地方,此处表示史尧弼心怀广阔的居所。
去完善
赏析
史尧弼的这首《竹斋》将竹子的品质与自己的怀才不遇进行了对比。首句“樗栎虽不才,亦各言其长”是比喻,用樗木和栎木来比喻平凡普通的人,尽管他们自身并无过人之处,但也有他们的价值所在。接下来的“媿此万丈夫,寐卧无何乡”则是作者的自嘲,如同那些庸碌无为的大丈夫一样,自己也在茫然中度日。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渴望得到重用,施展抱负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竹斋》是宋代诗人史尧弼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初的宋代。
在史尧弼生活的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史尧弼作为一个文人雅士,对国家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有着深刻的了解和热爱。他经常在闲暇之余,吟咏诗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在这段时间里,史尧弼经历了许多人生际遇。他曾担任过官职,后来辞官归隐,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他对竹子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认为竹子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情操。因此,他在诗歌中多次描绘竹子的形象,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理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