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丛桂

标题包含
丛桂
秋风芳桂丛,的皪好颜色。 乃公欲盘旋,戒子勿剪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天的风拂过桂花树丛,显露出它们美丽而鲜明的颜色。我想要欣赏它们的美,所以告诫孩子们不要修剪它们。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丛桂:指桂花树丛。 2. 史尧弼:南宋文人,字唐英,著有《丛桂》等诗作。 3. 的皪:明亮、光彩照人,这里形容桂花的鲜艳色彩。 4. 乃公:父亲,尊称对方的父亲。 5. 盘旋:徘徊、流连。 6. 戒子:告诫儿子。 7. 勿剪伐:不要砍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秋日桂花的繁茂景象开篇,描绘了桂花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姿态。诗人以此寓意着人生的美好时光和丰富的成就。而后,诗人提出了一个建议:不要剪伐这些桂花树。这是因为桂花象征着诗人所珍视的美好事物,他希望这些美好的东西能够长久存在,不被轻易破坏。 整首诗歌充满了诗人的惜物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隐喻:对于人生来说,我们也应该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刻,不要轻易地让它们被时间所消磨。这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也是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丛桂》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史尧弼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87年,正值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当时史尧弼因曾任尚书省右司郎中而被人称为“史中丞”,但由于坚持道义,不愿随世浮沉,在官场上受到排挤,后被降职为江西转运判官。 在这个时期,南宋正处于金人入侵、国力衰微的历史背景下。统治者懦弱无能,一味求和,导致民族矛盾尖锐,民生疾苦严重。然而,朝野之间却充斥着阿谀奉承、贪污腐败之风。史尧弼深感忧虑,他渴望改革政治,挽救国运,但现实却令他失望。因此,他将这种愤懑之情寄托于诗歌之中,借咏物来抒发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