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冯蓬州当可游中岩分韵得林字
羲和转日毂,北陆鞭穷阴。
天地不自持,年老去如骎。
卉木浩萎垂,江山动萧森。
变化故不干,乐哉此幽寻。
蓬州老摩诘,玉齿锵璆琳。
相携亦忘言,一笑孤云岑。
至人鹫峰来,分坐兹岩深。
摄衣请从之,宛如在中林。
聊欲荐清供,无物致所歆。
端有白月轮,炯然碧潭心。
赏会讵偶然,夙昔谅合簪。
别去莫惨恻,渠无去来今。
当有羲黄人,尝识太古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羲和驾着太阳的车轮,北方的陆地驱策寒冷的阴气。
天地无法自我维持,年老的时光流逝如同骏马疾行。
花草树木繁茂但即将凋谢,江山的景色变得萧条冷寂。
虽然事物在不断变化,但乐于在这宁静的地方寻觅美好。
一位来自蓬州的年迈诗人,他的牙齿犹如玉石般闪光。
我们相互陪伴不需要言语,在孤独的山谷中展露笑颜。
高尚的人来到了鹫峰,分坐在这深邃的山岩上。
整理衣裳邀请他们一同前行,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
想要献上一些清淡的祭品,却没有东西可以让他们欣赏。
只有一轮明亮的月亮,照映在清澈的水面中心。
这次相聚难道只是偶然?很久以前我们就应该在一起。
告别时无须感到悲痛,因为它们没有过去和未来。
总会有人了解羲黄时代的人,曾经认识那些古老的旋律。
去完善
释义
《同冯蓬州当可游中岩分韵得林字》史尧弼的注释:
1. 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这里借指太阳。
2. 转日毂:指太阳运行。
3. 北陆:北方之地。
4. 鞭穷阴:驱赶寒冷之意。
5. 不自持:无法自我控制。
6. 去如骎:时间流逝得很快。
7. 卉木:花草树木。
8. 浩萎垂:形容草木枯萎的样子。
9. 萧森:萧瑟、阴森的景象。
10. 不干:不受干涉。
11. 乐哉:快乐啊。
12. 幽寻:探寻幽静的地方。
13. 蓬州:四川省南充市的古称。
14. 老摩诘:此处指冯蓬州当可。
15. 玉齿锵璆琳: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16. 忘言:忘记言语,形容亲密无间。
17. 一笑孤云岑:用孤独飘荡的云来形容两人之间的感情。
18. 至人:道德修养极高的人。
19. 鹫峰:佛教圣地,位于浙江绍兴。
20. 兹岩:这里的岩石。
21. 摄衣:整理衣服。
22. 请从之:请跟从我。
23. 中林:树林深处。
24. 清供:供奉的物品。
25. 无物致所歆:没有东西能让他感到满足。
26. 白月轮:明月。
27. 炯然:明亮的样子。
28. 碧潭心:清澈的潭水。
29. 赏会:欣赏聚会。
30. 讵:岂,难道。
31. 偶然:意外发生的事。
32. 夙昔:过去,从前。
33. 谅:料想。
34. 合簪:结伴而行。
35. 别去:离别。
36. 惨恻:悲伤。
37. 渠:他。
38. 无去来今:不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
39. 羲黄人:指远古时代的人。
40. 太古音:远古时代的音乐。
去完善
赏析
史尧弼的这首《同冯蓬州当可游中岩分韵得林字》,通过描绘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对山川景色的喜爱。诗人以"羲和转日毂,北陆鞭穷阴"开篇,借太阳的运行和冬天的到来,展现出大自然的规律和变化。接着,他以"天地不自持,年老去如骎"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暗示出人生的短暂。
诗中的"蓬州老摩诘,玉齿锵璆琳"则是对冯蓬州的赞美,摩诘是唐代著名画家王维的字,这里用来形容冯蓬州的才情和气质。随后,诗人以"相携亦忘言,一笑孤云岑"表达了与友人共享山水之乐的情感。
在接下来的部分,诗人描述了他们在山中游览的场景,并提到了禅宗僧人鹫峰的事迹,表现了他们对佛学的领悟。最后,诗人以"别去莫惨恻,渠无去来今"作为结尾,表明他们这次相聚的意义,以及人生的无常。
整首诗,无论是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是人生哲理的探讨,都展现出了史尧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同冯蓬州当可游中岩分韵得林字》是南宋著名诗人史尧弼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世纪初的南宋时期,正值史尧弼担任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之际。在这个时代,中国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金国入侵导致北方沦陷,而南宋朝廷则偏安江南一隅,这使得文人墨客对国家和民族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关注。
史尧弼本人在官场上历经波折,他曾受到陷害被贬谪,后来虽得以平反,但人生经历曲折复杂。这种跌宕的人生境遇使得他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这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在这首诗中,史尧弼以游览中岩为契机,通过与好友冯蓬州的唱和,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