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白沙夜闻滩声

标题包含
白沙夜闻滩声
错认松风万壑传,又如急雨碎池莲。 青灯孤馆元无寐,况复溪声到枕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公度(1840年-1904年),原名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清朝晚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外交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 黄公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误以为那是山间松涛的声音传来,却又像急雨敲击池塘里的莲花。在孤独的客栈里点着一盏青灯,原本就难以入睡,更何况还有溪流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
去完善
释义
1. 错认: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2. 松风:风吹松树发出的声音。 3. 万壑:形容众多的山谷或水沟。 4. 青灯:指光线青荧的油灯。 5. 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 6. 元:通“原”,原来。 7. 无寐:无法入睡。 8. 况复:何况再……
去完善
赏析
《白沙夜闻滩声》是一首描绘夜景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以声音为线索,展示了夜色的美丽与宁静。 首先,诗的开篇两句“错认松风万壑传,又如急雨碎池莲”,通过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滩声的特点。诗人将这声音比作松林间回荡的涛声,又像骤雨拍打池塘时的纷乱声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里“万壑传”与“碎池莲”的对比,既突出了声源的距离感和扩散性,也表现了声音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夜的寂静与环境的空旷。 紧接着,“青灯孤馆元无寐,况复溪声到枕边”,这两句则以诗人个人的感受为主线,表达了在如此优美宁静的夜晚,聆听着近在咫尺的滩声,更是难以入眠。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同时也让读者产生共鸣。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沉湎于自然景色的喜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综上,《白沙夜闻滩声》是一首借声音展现夜晚美景的诗。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勾勒出一幅迷人的夜色图,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那份寂静与宁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沙夜闻滩声》是南宋诗人黄公度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194年,即南宋光宗绍熙年间。 在这一年里,黄公度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是一位在地方上颇有影响力的文人,以诗歌和政论闻名于世。然而,由于朝中政治斗争的复杂性,他的仕途并未一帆风顺。在绍熙年间,黄公度曾数次被任命为官员,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上任。这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无奈和失望。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内部矛盾重重,政治腐败、民族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一方面,北方金国对南宋虎视眈眈,边境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国内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黄公度虽然无法改变时代潮流,但他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沙夜闻滩声》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聆听沙滩上的潮水声,引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深沉的情感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使这首诗成为了南宋时期富有哲理的诗篇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