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十日陪使君汪内翰复来
雅制初仍旧,佳名留至今。
城依刺桐古,亭入芰荷深。
尊俎宾僚集,旌麾刺史临。
自公多暇日,及此豁尘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优雅制度最初沿用旧的,美好名称流传至今。城市倚靠着古老的刺桐树,亭子隐藏在荷花深处。宴会时宾客和幕僚齐聚一堂,主帅和刺史莅临现场。自从您担任公职以来,有更多闲暇时光,趁此机会舒展心情。
去完善
释义
《越十日陪使君汪内翰复来》黄公度
雅制初仍旧,佳名留至今。
城依刺桐古,亭入芰荷深。
尊俎宾僚集,旌麾刺史临。
自公多暇日,及此豁尘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使君汪内翰再次来到某地的情景。诗中提到了雅制、佳名、城依刺桐古、亭入芰荷深等元素,形象地描绘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在欣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使君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对于美好景色的热爱和欣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越十日陪使君汪内翰复来》是南宋诗人黄公度所作。据史书记载,黄公度在淳熙年间任绍兴府通判,任职期间曾陪同使君汪内翰游览绍兴山水。淳熙十三年(1186年)的冬天,黄公度因为长期患病而离职回家。
此时南宋偏安江南一隅,尽管暂时没有战事,但国家局势始终令人担忧。加上黄公度本人性格刚直,所以当他看到当时的官场腐败、民生疾苦时,心情十分沉重。而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中的“越十日”是指距离上一次的游览已经过了十天。作者通过描绘使君汪内翰与自己重游的景象,以及沿途所见的风俗人情,表达了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对故乡绍兴的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