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别李元泰
同云幕幕暗前山,急雨飕飕酿小寒。
桃花欲开尚羞涩,梅梢已老半阑珊。
话别一尊休草草,丈夫相识期岁老。
绨袍万一未忘情,春风莫惜归来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同样的乌云覆盖在前方的山上,黑暗弥漫,急促的雨声伴随着小寒冷意。
即将开放的桃花还带着一丝羞涩,而梅花已经有些凋谢了。
告别时喝一杯酒,作为纪念,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可以长久。
即使分离也不要忘记这份友情,期待你在春风拂面的时候早日回来。
去完善
释义
1. 同云:指云雾堆积的景象。这里用以形容云层低压的昏暗天气。
2. 幕幕:原指布幕或帷幕的缓缓垂下,这里用来描绘云层压低的情景。
3. 前山:前方的山峰。这里的“前山”是指诗人所在的山景视野前方的一座山峰。
4. 急雨:骤然而至的大雨。这里用以表现天气骤变的状况。
5. 飕飕:拟声词,形容风声。这里用来描述疾风和大雨的声响。
6. 小寒: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1月5日至7日之间,标志着进入寒冬季节。
7. 桃花欲开尚羞涩:形容桃花在准备绽放时显得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神态。
8. 梅梢已老半阑珊:指梅花已经盛开到凋谢阶段,快要凋谢了。阑珊,表示快将结束或即将凋零的状态。
9. 话别一尊休草草:指与友人告别的时候,我们要珍惜共度的时光,喝一杯酒也需郑重对待,不要草率行事。
10. 丈夫:指的是有气节、有操守的男子。这里代指诗人所提到的友人李元泰。
11. 期岁老:期待着我们能在岁月的流逝中相互扶持,共度老年。
12. 绨袍:古代用粗布制成的袍子,这里代表普通人的生活。这里比喻诗人和李元泰之间的友谊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13. 万一未忘情:即使岁月流转,我们对彼此的友情也不应忘记。
去完善
赏析
《醉中别李元泰》是宋代诗人黄公度的一首离别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表达了他对即将分别的朋友的眷恋之情。
首联“同云幕幕暗前山,急雨飕飕酿小寒”,描述了当时的环境气氛。阴云密布,遮蔽了远山;疾风骤雨,带来了寒冷的气氛。这为全诗奠定了哀愁的基调。
颔联“桃花欲开尚羞涩,梅梢已老半阑珊”,通过对比春天的桃花和冬天的梅花,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这也暗示了与友人离别在即,时光不再。
颈联“话别一尊休草草,丈夫相识期岁老”,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在临别之际,他们准备了一杯美酒,来告别这段深厚的友谊。他们坚信,经过岁月的洗礼,他们的友情会更加深厚。
尾联“绨袍万一未忘情,春风莫惜归来早”,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期许。他希望,即使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他们的友情也不会改变。他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个春天,他们可以再次相聚,共度美好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醉中别李元泰》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黄公度之手,创作于公元1196年左右。这个时期正值南宋中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但民族矛盾和内部矛盾仍较为突出。诗歌表达的是离别时的深深愁绪和对友情的珍视之情。
黄公度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即有才名,但因科举失利,未能进入官场。后来虽经多次努力,却始终未能如愿。在诗人的这段人生历程中,他逐渐对现实产生怀疑,同时也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动摇。这种心态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体现,如《醉中别李元泰》中所说:“浮云富贵非我事,祗有诗书良可珍。”
在这一时期,南宋的社会风气以崇尚理学为主,诗歌创作受到理学的深刻影响。黄公度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理学的影响,他的诗歌主题多样,既有离别之情,又有对国家、社会的关切。在这首《醉中别李元泰》中,他以酒为引子,表达了与朋友别离的伤感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