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
湖上送残春,已负别时归约。
好在故园桃李,为谁开谁落。
还家应是荔支天,浮蚁要人酌。
莫把舞裙歌扇,便等闲抛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湖上送别春天,已经违背了离别的约定。幸运的是故乡的桃花和李花,为了谁在开放在为了谁凋落。回到家中应该是荔枝成熟的季节,大家举杯庆祝。不要把跳舞的裙子和唱歌的扇子轻易抛弃。
去完善
释义
《好事近》黄公度
1. 湖上:此处指西湖。
2. 残春:春天的最后阶段。
3. 已负:已经违背了。
4. 归约:回归故乡的约定。
5. 好在:依旧在那里。
6. 故园:故乡。
7. 桃李:比喻学生。
8. 为谁开谁落:意指桃李花开了又落,但不知是为了谁在开花和凋谢。
9. 还家:回到家乡。
10. 荔支天:荔枝成熟的季节,暗含家乡美好风景。
11. 浮蚁:酒上浮沫,形容美酒。
12. 要人酌:邀请他人共饮。
13. 莫把:不要。
14. 舞裙歌扇:歌舞的乐趣。
15. 等闲:轻易地,随便地。
16. 抛却:抛弃。
去完善
赏析
《好事近》是南宋词人黄公度的作品,在这首词中,作者以抒情的笔触,描绘了他在湖上送别春天的场景。通过对故园桃李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词中还流露出作者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首先,词的开篇“湖上送残春”,作者用“残春”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尾声,传达了时光流逝、季节更替的感慨。紧接着,作者写道:“已负别时归约。”这里,“归约”是指回家乡的心愿,作者感叹自己未能履行与春天的约定,未能在春天结束前回到家乡。
接着,词人以故乡的桃李为题,发出了“好在故园桃李,为谁开谁落”的感慨。这里的“为谁开谁落”,暗示了桃李花开花落无人欣赏的悲哀。作者以此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下阕,作者笔锋一转,想象回到家乡时的美好景象:“还家应是荔支天,浮蚁要人酌。”这里的“荔支天”,指的是家乡荔枝丰收的季节,而“浮蚁”则是指酒上浮起的泡沫。作者表达了他回乡后要与亲友共饮美酒的愿望。
最后,词人以“莫把舞裙歌扇,便等闲抛却”收尾,告诫人们不要轻视生活中的美好,不要随便丢弃对生活的热爱。这里的“舞裙歌扇”,象征着歌舞升平的生活,作者以此来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热爱生活。
总之,《好事近》通过描绘湖上送残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词风抒情,富有哲理,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词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好事近》是南宋诗人黄公度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0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代,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相对安定,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民族矛盾和内部纷争。
黄公度是南宋著名的文人,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黄龟年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官员,曾在宋徽宗时期担任过尚书左丞。然而,黄公度的仕途并不顺利,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直到36岁才考中进士。此后,他在南宋朝廷担任了一些低级别的官职,但并未得到重用。
在这段时间里,黄公度关注国家时事,对南宋朝廷的内政和外交政策提出了一些建议。然而,他的主张并未被采纳,这使他感到失望和无奈。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好事近》,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