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内相移镇宣城
龙纪膺图代,龟书出洛年。
人文初炳焕,神化共回旋。
大雅藩篱缺,诸儒门户专。
天将扶古道,岳始降名贤。
派别轩皇远,江回楚邑偏。
英灵久蟠鬰,簪笏旧蝉联。
家学传桑砚,词场著祖鞭。
风云千载会,宇宙大名悬。
行洁圭无玷,才长桷有梴。
西都经术富,东阁道山连。
蠹简烦䌷绎,群书益贯穿。
才超班马上,道探老庄玄。
近代风骚变,词人雾縠鲜。
俳优惊异体,轻薄竟相沿。
作者今亡矣,明公独勉旃。
狂澜资反正,坠绪得扶颠。
内史趋栏药,中书落笔椽。
直词批勑尾,清议列龟前。
法驾南巡日,妖氛北刺天。
新亭空涕泪,神汴一腥膻。
慰将言弥切,征兵檄屡宣。
奉天凭陆贽,淮上困苻坚。
素秘龙韬策,爰参虎旅权。
精诚潜贯日,勋业合凌烟。
耆旧朝廷倚,文章海内传。
三长青史笔,五典白麻篇。
思赡宫人蜡,荣归御榻莲。
研经鱼辨鲁,挥翰骥奔泉。
方徯金銮作,聊从铜虎迁。
疮痍承帝念,恺悌沃民编。
铃索昼斋永,棠阴夜月圆。
丰登诸县乐,治最八州先。
诏易宣城郡,恩遗晋水壖。
歌襦恐来暮,卧辙惜言还。
汉守终丞相,黄公且颍川。
长亭春草外,巨镇日华边。
况复师瞻久,由来德望全。
芝函行召对,鼎席即详延。
尚父西辞渭,司徒北破燕。
斯民免涂炭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送汪内相移镇宣城》
黄公度
1. 龙纪:指创立皇朝的圣君。
2. 膺图:受命于天的象征。
3. 龟书:古代称神龟负图而出,寓意帝王出世的瑞兆。
4. 大雅:指诗的雅正之声。
5. 籓篱:原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这里比喻学术上的界限和范围。
6. 诸儒:许多学者。
7. 门户专:学术观点的不同和争论。
8. 天将扶古道:上天将要扶持古代的道德规范。
9. 岳始降名贤:山岳开始迎来著名的贤才。
10. 轩皇:黄帝轩辕氏,中华始祖。
11. 英灵:杰出的人才。
12. 蟠郁:埋没而未被发掘的人才。
13. 簪笏:仕宦者的代称。
14. 桑砚:指书香门第之家。
15. 轩辕远:指距离先祖的年代久远。
16. 江回:指江水回流,寓指人才的回归。
17. 楚邑:楚国都城。
18. 英才:才智出众的人。
19. 夙昔:以往,过去。
20. 绩学:勤勉学习。
21. 西都:指洛阳。
22. 经术:研究儒家经典之学。
23. 东阁:东汉张衡《东京赋》中有“清浸牛肝”之说,后世常以东阁喻指文人才士聚集的地方。
24. 道山:道教传说中的仙山。
25. 蠹简:蛀蚀的简册,泛指古籍。
26. 绎:引申阐述。
27. 群书:众多书籍。
28. 贯穿:指理解透彻并掌握贯通。
29. 班马:汉代著名史学家班固与司马迁的并称。
30. 老庄玄:指道家学说。
31. 近代:近代文学现象。
32. 风骚:风指《诗经·国风》,骚指《楚辞·离骚》,二者是诗歌的代表。
33. 变:变化,变革。
34. 雾縠:薄雾般的轻纱,指女子的衣饰。
35. 俳优:戏曲表演者。
36. 异体:与众不同之处。
37. 轻薄:轻浮之人。
38. 相沿:相互传承,流传。
39. 作者:文人墨客。
40. 亡矣:死亡。
41. 明公:对地位尊贵者的尊称。
42. 勉旃:勉励努力。
43. 狂澜:比喻无法挽救的危局。
44. 反正:恢复正常秩序。
45. 坠绪:指失传的学问或技艺。
46. 内史:汉代官职名,负责起草文书等。
47. 中书:指唐代的官员。
48. 落笔椽:形容文采飞扬。
49. 直词:正直的言论。
50. 批勑尾:在皇帝的敕令末尾附言。
51. 清议:公正的评论。
52. 列龟前:根据龟甲占卜结果行事。
53. 法驾:皇帝的车驾。
54. 妖氛:不祥之气。
55. 新亭:地名,位于南京市西南。
56. 神汴:北宋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的护城河。
57. 征戍:出征戍守。
58. 弥切:更加迫切。
59. 檄:政府发布的文书。
60. 奉天:唐玄宗时期设置的州郡。
61. 陆贽:唐朝时期的名臣。
62. 淮上:淮河上游地区。
63. 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国的建立者。
64. 龙韬策:兵法谋略。
65. 虎旅权:军事指挥权。
66. 日华:阳光照耀。
67. 况复:更何况。
68. 师瞻:即颜渊,孔子的学生。
69. 帷:帐幕,这里指帷帐之内。
70. 芝函:对皇帝诏书的敬称。
71. 金銮:金銮殿,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72. 铜虎:古代宫殿门前的铜制虎形装饰。
73. 疮痍:战争创伤。
74. 帝念:皇帝的忧虑。
75. 恺悌:和善仁慈。
76. 铃索:旧时衙署中的传达用具。
77. 昼斋:白天斋戒。
78. 棠阴:指良好的政治教化。
79. 夜月圆:夜晚的月光。
80. 丰登:丰收的景象。
81. 八州:古时分天下为九州,此处指八个州郡。
82. 治最:治理成绩最优。
83. 诏易:皇帝命令改任。
84. 宣城郡:地名,位于安徽省东南部。
85. 恩遗:皇帝恩赐。
86. 晋水壖:地名,位于山西省中部。
87. 歌襦:歌唱歌舞。
88. 卧辙:民众拦阻使者挽留为官者。
89. 黄公且颍川:诗人自拟归隐之事。
90.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
91. 巨镇:大镇市。
92. 思赡:学识渊博。
93. 宫人蜡:古代祭祀所用蜡烛。
94. 伊尹:商汤时代的名臣。
95. 神汴:汴河,连接黄河和淮河的水道。
96. 缁衣:黑色朝服。
97. 薏苡:一种植物,古人用以比喻谗言。
98. 城狐社鼠:指恶势力。
99. 谠言:直言劝谏的话。
100. 奁:古代女子盛放梳妆用品的盒子。
去完善
赏析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是一首送别友人兼颂扬友人品行的诗歌。在诗中,作者首先叙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强调了文学与道德的重要性。接下来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评论,表达出对于文化与道德传统复兴的期许。然后描述了友人的才华和品德,以及他仕途上的成功。最后描绘了未来美好愿景,祝愿友人未来的道路一切顺利。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汪内相移镇宣城》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黄公度所作,创作于公元1215年。这时距离宋朝灭亡仅有几十年,而元朝的崛起已经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诗的创作时期,黄公度正身处国家危亡之际,他对此深感忧虑。身为官员的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然而,由于朝政腐败、政治斗争激烈等因素,他的抱负并未能完全施展。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
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太平,北方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苦。同时,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党争激烈,这使得黄公度更加忧心忡忡。在这首诗中,他以送别友人汪内相为契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