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早发东城迓宪车

标题包含
早发东城迓宪车
五更驱倦仆,发轫古城边。 月色潮初上,钟声人正眠。 自怜筋力在,无补岁时迁。 远愧陶彭泽,归心独浩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公度(1840年-1904年),原名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清朝晚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外交家,被誉为“诗界革命”的领袖人物之一。 黄公度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五更时分驱散疲惫的家丁,从古城边启程出发。 月色如潮水般初涨,钟声响起时人们正在安眠。 暗自感慨体力尚在,却无法阻止岁月的流转。 我远远地惭愧于陶渊明的隐逸,归隐之心却仍然激荡不已。
去完善
释义
1. 东城:这里指洛阳东城门,即建春门。 2. 迓:迎接。 3. 宪车:古代官吏的坐骑或轿子。 4. 五更:凌晨三点到五点,为夜的最深之时。 5. 驱倦仆:让疲惫的马车夫赶车。 6. 发轫:开始出发,轫是阻止车轮转动的木块。 7. 古城:这里指洛阳。 8. 月色:月光。 9. 潮初上:潮水刚涨起来,此处暗指夜晚刚开始。 10. 钟声:寺庙里的钟声,暗示天快亮了。 11. 人正眠:人们还在沉睡之中。 12. 筋力在:身体还健壮。 13. 无补:无法改变。 14. 岁时迁:时光流逝。 15. 陶彭泽: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令。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早发东城迓宪车”,描绘了诗人在五更天色未明时出发迎接上司的车马情景。诗歌以五更天色未明的清晨开篇,以此背景刻画诗人迎候上司的艰辛时刻。其中“月色潮初上,钟声人正眠”两句尤为突出,写出了月夜下的潮声与晨钟相交织的画面,暗示了尽管深夜犹在,但即将破晓,黎明即将到来。 “自怜筋力在,无补岁时迁。”这是诗人对自己的无奈感叹:虽还有精力应付种种事务,却无法改变岁月的流逝。这句诗表现出诗人对于光阴消逝无法挽回的无奈。 而末句“远愧陶彭泽,归心独浩然”则借用陶渊明(字彭泽)归隐田园的例子,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心。然而,诗人又表示要远远地学习陶渊明,因为自己虽然有心归隐,却还有许多责任和使命需要履行。这句诗体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既渴望回归自然、过恬静生活,又因责任使然而不能完全实现这一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发东城迓宪车》是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黄公度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光宗时期,约公元1190年至1194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政局动荡不安的时期,光宗即位后,朝政腐败,权臣当道,民生疾苦。 黄公度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明好学,青年时期就取得了进士功名,进入官场。然而,他在官场生涯中并不得志,多次被贬谪,仕途坎坷。这首诗就是在他被贬谪期间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时政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诗人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自建立以来就一直受到北方金国的压迫,边疆危机严重。同时,国内政治局势也日趋复杂,权臣当道,皇帝昏庸无能,百姓生活困苦。这种时代背景使诗人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感知力,从而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的诗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