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
茅屋藤萝外,凭栏烟霭间。
乱蝉催暑去,急雨带秋还。
路入双溪口,门当四面山。
诗成题未有,翰墨伴清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茅屋和藤萝之外,倚靠栏杆,看烟雾弥漫。
知了喧嚣着驱赶炎夏离去,大雨带来了秋天的气息。
沿着双溪交汇的地方漫步,四面的山峰尽在眼前。
诗意盎然却还没有想好题目,不如用笔墨记录下这份清静与悠闲。
去完善
释义
1. 茅屋:指简陋的房屋,与后文的“门当四面山”呼应,强调其处于山间的地理位置。
2. 藤萝:植物名,为紫藤的别称。这里用以形容房屋的周边环境,表达作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3. 凭栏:指依靠在栏杆上,通过此动作表现出诗人观景的姿态。
4. 烟霭:即烟雾,此处描绘了山间云雾弥漫的景象。
5. 乱蝉:杂乱的蝉鸣声,用“乱蝉”来形容蝉鸣热闹的场景,同时也有隐含夏日的炎热之意。
6. 催暑去:催促炎热的夏天离去,表示秋天即将来临。
7. 急雨:形容下得急促的雨,这里表达了天气的转变,暗示秋天的到来。
8. 双溪口:指两条溪水的交汇口,这里用来描述所居住的地理环境。
9. 门当:即门前对着,这里突出四面环山的居住环境。
10. 翰墨:指笔墨或书法,此句表明诗人创作时的心境。
去完善
赏析
《小立》是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描绘夏日山间景色的五言律诗。诗中,作者通过对茅屋、藤萝、凭栏、烟霭、乱蝉、急雨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夏末初秋时分的山村风光。整首诗节奏轻快,语言优美,具有浓厚的田园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立》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铚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对北宋灭亡的悲愤和对南宋朝廷腐败的不满之情。
首先,从诗词的创作时间来看,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正是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南宋偏安江南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感受到了国家的危机和人民的苦难。
其次,在这段时间里,王铚个人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为直言进谏而被贬谪。这使得他对时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最后,从时代背景来看,南宋时期是一个政治腐朽、外敌入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只顾偏安一隅,不思北伐恢复,导致国家内外交困。这种时代背景使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更加浓烈,从而创作出具有强烈批判性的诗歌作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