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伯恭芗林诗
楚人喻芗草,可佩复可食。
灵均楚同姓,放逐去其国。
皎皎忠良心,惕惕惧谗贼。
扁舟下沧浪,魂迷招不得。
至今芳洲上,寂寞少春色。
我公异于是,声誉超八极。
挽公青霞裾,接武紫鸾翼。
直契慕湘累,论心不论迹。
我是众芗林,澡身而浴德。
同心等崇兰,直节逾苍柏。
登善味芝术,去恶锄枳棘。
荀令十里香,扬雄一区宅。
君臣相唯诺,品题来藻饰。
日光万丈长,众芗馥芳泽。
况了大因缘,功名皆戏剧。
手擎妙喜国,心湛水精域。
诸天众芗云,旃檀杂薝卜。
登门三十年,岁晚仍作客。
诵公芗林诗,心境为澄澈。
虽非歌商颂,声亦出金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楚国的人比喻芗草,可以佩戴也可以食用。
屈原因与楚国同姓,被流放到其他地方。
他光明磊落、忠诚老实,担忧别人诽谤。
坐小船去江湖,神思恍惚,召唤不回。
至今在美丽的水边,春天依旧孤独。
但你的名声已超越了它,影响深远。
挽起你的袖子,如同鸾鸟展翅飞翔。
你直接跟从着屈原的影子,谈论的是心意而不是行为。
我们是一同沐浴道德的人们,就像洗浴自身一样纯洁。
我们的内心一致地尊重兰花,像苍松般正直。
品尝芝术的美味,去除枳棘等恶果。
你散发着香气,如同荀令和杨雄的家。
你和君主之间相互信任,彼此赞誉。
阳光照满大地,芗草散发出芬芳的香气。
更何况这深厚的关系,事业和功名都像是戏剧。
手握妙喜国的种子,心灵在水精界中。
漫天都是来自各地的芗草云,还混杂着旃檀和蜡梅的香气。
三十年来访问你,即使年纪大了仍然是客人。
朗诵你的芗林诗,心灵变得清澈。
虽然不是歌颂商朝的歌,声音仍然如金石般动听。
去完善
释义
1. 楚人喻芗草:芗草指植物藿香蓟,楚人喻芗草意指香草可以比喻美好品质。芗即藿香蓟。
2. 灵均楚同姓:指的是屈原与楚国同姓。
3. 皎皎忠良心:形容屈原忠诚的内心。
4. 扁舟下沧浪:意指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坐船行驶在江面上。
5. 招不得:意指屈原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
6. 至如今芳洲上:到现在那些美好的地方已经不复存在了。
7. 睡公异于是:意指主人公伯恭与众不同,名声传遍天下。
8. 青霞裾:指诗人飘逸的衣袂。
9. 接武紫鸾翼:意为追随者如同紫鸾一般紧密相随。
10. 论心不论迹:指的是评价一个人应该注重他的品德,而不是他的事迹。
11. 我等效众芗林:众人应学习芗林的品质,如香草般洁身自好。
12. 同心等崇兰:共同敬仰兰花的高尚品质。
13. 登善味芝术:认为好的东西应当品尝。
14. 去恶锄枳棘:去除邪恶的思想,如同铲除杂草一样。
15. 荀令十里香:用荀令香气的典故赞美伯恭的美誉远播。
16. 扬雄一区宅:引用扬雄建造一区豪宅的典故来形容伯恭的身份地位。
17. 君臣相唯诺:指君臣之间相互信任。
18. 品题来藻饰:对作品进行评价和修饰。
19. 日光万丈长:赞美伯恭的光辉形象。
20. 况了大因缘:指尤其是了解了伯恭与大地的深厚关系。
21. 诸天众芗云:描述天上的香气就像众芗草组成的云朵。
22. 旃檀杂薝卜:旃檀和薝卜都是佛教中的香木,用以形容诗中赞美的情境。
23. 登门三十年:指与伯恭相识已有多年。
24. 诵公芗林诗:诵读伯恭所写的芗林诗。
去完善
赏析
王铚的这首《向伯恭芗林诗》以香草比况向伯恭的高洁品质和人格魅力,同时表现了自己的敬仰之情和人生态度。诗歌一开始以楚人的芳草比喻向伯恭的品质,提到屈原被放逐的历史背景,暗示向伯恭同样有忠诚爱国之心,但是因遭受谗言而离开祖国。通过对比向伯恭与屈原的命运,诗人表达了对向伯恭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的赞美。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向伯恭在楚国失去信任后的痛苦心情和无奈处境。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向伯恭面对困境时坚定执着的信念。诗人感慨向伯恭身处孤独之中,却无法得到人们的理解,以此表达出对向伯恭的深深同情。
后半部分的诗歌转向了对向伯恭精神的赞美。诗人称赞向伯恭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就像芝兰、苍松一样引人注目。同时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向伯恭仰慕的心情,通过与他的交往,让自己的身心得到了熏陶。诗人还通过讲述自己和向伯恭共同的精神追求,表现了他们志同道合的情感交流。此外,诗人还提到向伯恭关爱众生,伸张正义的事迹,使得诗歌更富有哲理意味。最后,诗人感慨时光荏苒,虽然向伯恭已离世多年,但他的精神和作品仍然充满生机,使人深受启发。
整首诗歌以香草比喻手法为主,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意。诗人通过对向伯恭生平的回顾,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深沉情感和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铚的《向伯恭芗林诗》作于北宋末年,这首诗代表了他在那个时期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19年前后。
在北宋末年,内外矛盾重重,北方游牧民族不断侵扰中原地区,内政上腐败无能、党派斗争激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王铚面对社会动荡和人生无常,深感忧虑和无奈。他曾担任官职,因战乱失去家园,流亡他乡。他将自己的感慨和体悟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这首《向伯恭芗林诗》正是反映了诗人王铚在那个特定时期的思考。他通过对向伯恭芗林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仍然保持着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