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幽居

标题包含
幽居
幽居寂无事,晨起伴僧禅。 晓澹岩前月,秋明水底天。 望乡书断雁,问路客回船。 阻绝平生友,清游有梦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独居在此寂静处,每天清晨与僧人一起参禅。 破晓时那山前的月亮,照亮了秋天的水面,宛如天空倒映其中。 目之所及是大雁书写着归乡的信,行路人往来于船上询问道路。 阻碍了我与平日的友人相聚,但我们梦中仍可畅游无阻地互相传递消息。
去完善
释义
1. 幽居:指作者在山林深处隐居的住所。 2. 寂无事:形容生活宁静,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3. 僧禅:指与僧人一起参禅悟道。 4. 晓澹:清晨淡薄的光线。 5. 岩前月:山岩前的月亮。 6. 秋明:秋天的明亮景色。 7. 水底天:水面倒映出的天空景象。 8. 望乡书断雁:望着大雁寄送书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9. 问路客回船:询问路途情况,游客乘船回到故乡。 10. 阻绝:指由于距离遥远或交通不便导致的朋友间无法互相拜访。 11. 清游:指与友人一起游览山水,享受清静悠闲的生活。 12. 有梦传:在梦中与友人相聚。
去完善
赏析
《幽居》是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作者与僧人相伴,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生活。全诗以恬淡的笔调,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和诗人的孤独之情。 首联“幽居寂无事,晨起伴僧禅”,点明了诗人隐居山林、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清晨醒来,与僧侣为伴进行禅修,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世俗的心态。 颔联“晓澹岩前月,秋明水底天”,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示了秋日清晨的美景。月色朦胧,映照在岩石之上;水面清澈,映射着天空的倒影。这两句既有色彩对比,又有远近层次,展现出丰富的视觉体验。 颈联“望乡书断雁,问路客回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陌生世界的探寻。远望家乡的雁群飞过,却无法传递书信;向路人询问道路,却见他们乘船离去。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在幽居生活中的无奈和孤独。 尾联“阻绝平生友,清游有梦传”,强调了诗人与友人因遥远距离而难以相见的事实,只能通过梦境来传达彼此的思念之情。尽管现实阻隔重重,但诗人仍能通过梦境与好友相聚,体现出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幽居》是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69年至1070年之间,即北宋熙宁年间。在这段时间里,王铚经历了由官场隐退的转折,对人生和世事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北宋王朝在神宗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王安石变法。然而,这次变法却引发了朝野的激烈争论,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远离政治漩涡,投身于山水田园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王铚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了这首《幽居》诗。 诗中,王铚通过对幽居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他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山水的宁静、草木的繁茂、鸟儿的鸣叫等自然景象,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亲情、友情及田园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