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杨梅雄天下其佳者皆出项里相传项羽乡里也验图志信然戏作杨梅诗供作者一笑耳
越山杨梅最珍美,人杰地灵生项里。
江东庙食忆至今,应缘似舜重瞳子。
南方炎威无时穷,落在故乡草木中。
请看枝头万点火,犹是咸阳三月红。
摧刚作柔随物转,妇人之仁仍可见。
风姿和味说难名,颜色与香收易变。
炎炎夏日帘影垂,玷污玉笋明瓠犀。
映出越女天下白,压倒骊山生荔枝。
金鼎夺胎尤出类,万人口腹非其对。
外丹须要内丹成,任君封树连园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翻山越岭找寻最美味的杨梅,它生长在人文荟萃之地。
江东地区的人们到现在还在津津乐道着美味的杨梅,或许是因为它酷似舜帝的重瞳。
南方炽热的夏天似乎永无休止,杨梅则隐身于故乡的草木之间。
请看一看枝头那万点红火,正是咸阳春日里盛放的景象。
柔韧易屈顺应自然,这便是妇人的仁爱之处。
说起它的风味和姿态难以形容,色香味的变化却容易感知。
炎炎夏日,帘影低垂,杨梅如翠玉竹笋般光彩照人。
它比骊山上的荔枝更胜一筹,展现出越女般的纯美。
在金鼎之中独树一帜,万千食客都无法抵挡它的诱惑。
外部条件需要内部素质的配合,愿你在园中尽情品尝这美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越山:指浙江一带的山脉,如会稽山等。
2. 项里: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绍兴境内,相传为项羽的家乡。
3. 江东庙食:指在江东地区祭祀项羽的习俗。
4. 舜:古代传说中的圣君,有重瞳之相。
5. 重瞳子:两个瞳孔的眼睛。
6. 炎威:炎热的威力,此处指梅雨季节的高温天气。
7. 风姿和味:指杨梅的外观和口感特点。
8. 颜色与香收易变:形容杨梅的颜色和香味容易变化。
9. 炎炎夏日帘影垂:描述夏天炎热时,人们拉上窗帘避暑的景象。
10. 玷污玉笋明瓠犀:形容杨梅的果实如白玉般晶莹剔透。
11. 越女:指古越地的女子,这里泛指江南女子。
12. 骊山:位于陕西临潼,盛产荔枝。
13. 金鼎夺胎:比喻杨梅味道独特,胜过其他水果。
14. 外丹须要内丹成:指杨梅需要内外品质兼优,才能满足人们的口味需求。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杨梅的诗歌,诗人以越山杨梅为引,联想到了项羽这位历史人物,并将之与阳光下的杨梅果实相互比拟,借以赞美杨梅的美丽、独特和美味。同时,通过对比秦始皇墓陵的红火和杨玉环荔枝的美艳,凸显杨梅具有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和优势地位。此外,诗人还强调杨梅带来的愉悦感和生活的惬意,其言外之意在于赞美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传达出享受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通过对杨梅的细致描绘和深沉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历史及自然的独到见解,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会稽杨梅雄天下其佳者皆出项里相传项羽乡里也验图志信然戏作杨梅诗供作者一笑耳》,是宋代诗人王铚所作。此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也就是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代,文人墨客们以咏物言志为时尚,而对于家乡的特产、风土人情等尤为关注,而会稽正是王铚的家乡。在这个时期,由于北方战事频繁,许多人南下避难,其中就包括王铚。他在此地既度过了艰苦的生活,又感受到了江南的美好风光。
在这一背景下,王铚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描绘杨梅的诗篇。在诗中,他赞美了会稽杨梅的品质,并引用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传说来增加诗意。虽然王铚在这首诗中表现出了一些戏谑的成分,但我们仍可以感受到他对家乡风物的热爱和对他所处时代的关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