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关子开兄弟于余姚怀先世旧契
山嵇交契自当年,重到同乡各怆然。
百里山川清自旧,两家子弟老于前。
疎梅开处数枝玉,小雨来时一段烟。
岁晚不调相会数,溪头尚趁有归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多年以前,山嵇两人结为好友,如今故地重游,各自感慨万千。百里的山水依旧清澈如初,但两家少年已步入老年。几株梅花在稀疏的枝头绽放如玉般洁白,细雨来临时,四周弥漫着一层烟雾。年底时我们相聚的次数不多,趁着还能走动,一起去溪边散散步吧。
去完善
释义
山嵇:指代王阳明先生,明余姚人,本名王守仁,字伯安,因筑室会稽山阴之阳明洞读书,学者称阳明先生,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山嵇是“阳明”的别称。
“当年”:现在之前的某段时期。
“重到”:再次回到。
“乡”:指代余姚。
“怆然”:悲伤的样子。
“百里山川清自旧”:这句是描述作者重游故地,发现山河依然秀美清新。
“疏梅开处数枝玉”:疏梅,指的是稀疏开放的梅花;数枝玉,形容梅花的洁白美丽。
“小雨来时一段烟”:描写的是烟雨朦胧的江南风光。
“岁晚不调相会数”:这句是诗人的自嘲之言,意思是年岁已高,但还常常聚在一起喝酒谈笑。
“溪头尚趁有归船”:诗人在此表达了恬淡的心境,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情景以及缅怀往事的心境。首联以“山嵇交契”开篇,既点明了诗人和友人的故乡,又暗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接着,诗人通过“重到同乡各怆然”表达了故地重游时激动的心情。颔联则借“百里山川清自旧,两家子弟老于前”抒发了岁月沧桑、人事代谢的感慨。颈联用“疎梅开处数枝玉,小雨来时一段烟”描绘了雨中山水的美景,形象地展现了朦胧的氛围。尾联则以“溪头尚趁有归船”为结语,暗含与友人共度时光的期许。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故土和友情的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访关子开兄弟于余姚怀先世旧契》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分裂,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在这首古诗的背后,隐藏着诗人王铚辛酸的个人经历和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
诗人王铚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生活的困苦并未因才华横溢而远离他。在南宋初年,金兵入侵中原,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王铚亲身经历了战乱带来的流离失所和生活困境。
这首诗创作的时间正是南宋时期,此时的社会矛盾激化,民族矛盾突出,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怀着深深的哀愁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写下了这首怀念先世的诗篇。
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先世旧契的怀念之情。他通过描绘自己在余姚访问关子开兄弟的情景,表达了对自己家族的哀思和对故土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南宋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