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
醉裹余香梦裹云,又随风雨去纷纷。
人间春色都多少,莫扫残英枉断魂。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醉酒的包裹中,残留着梦中的片片云朵,它们随着风雨纷纷飘散。人世间的春色有多少呢?不要扫落那残败的花朵而徒增悲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醉裹余香:形容杏花盛开时的景象,“裹”字在这里意为包围。
2. 梦裹云:指梦境中的云雾,这里用来比喻杏花的美丽。
3. 又随风雨去纷纷:表示杏花在风雨中凋谢的景象。
4. 人间春色都多少:这句诗在询问春天的美好景色到底有多少。
5. 莫扫残英:不要清扫掉剩下的花朵。
6. 枉断魂:白白地让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赏析
王铚的这首《杏花》以杏花为主题,通过描绘杏花的美丽、易逝以及人们对它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慨。诗的第一句“醉裹余香梦裹云”,写出了杏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仿佛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接下来的“又随风雨去纷纷”则揭示了杏花短暂的生命周期,随着风雨的到来,花瓣纷纷飘落,如同梦幻般的景象。
诗的后两句“人间春色都多少,莫扫残英枉断魂”,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杏花的挽留,传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这里的“春色都多少”意味着春天的美景是短暂的,而“莫扫残英”则表达了诗人希望留下这些美好的回忆,不要清扫掉那些即将凋谢的花朵,以免触发起人们心中的哀愁。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杏花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那就是要珍惜当下,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杏花》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铚于1160年创作的。这一时期,正值南宋政权建立初期,国家政局动荡不安,金兵南下侵略,战乱频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以杏花为题,抒发自己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战乱的忧虑。
王铚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作为一名文人,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然而,由于战乱的影响,他的生活并不如意,时常颠沛流离,四处避难。这种人生经历使得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激发了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杏花》一诗中,王铚通过对杏花的描绘,表达了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他也揭示了那个时代的苦难和百姓的不幸。这首诗歌既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