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
去国襟怀离别情,夜眠雨驿叹孤征。
转头三十年前恨,犹听当时枕上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故土的胸怀满怀离别的情感,在雨夜的驿站中感叹孤独的旅程。回首三十年的岁月,仍然能听到那时枕边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去国:离开故乡。2. 襟怀:胸襟怀抱,这里指心头的情绪。3. 离别情:指与故乡、亲人或朋友分别时的情感。4. 夜眠:夜晚入睡。5. 雨驿:雨中驿站,这里指在雨中住宿的地方。6. 孤征:孤独征程,这里指独自在外奔波的旅程。7. 转头:立刻、马上。8. 三十年:虚数,表示很长时间。9. 枕上声:枕头上的声音,这里指雨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出作者离别故土、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开篇两句“去国襟怀离别情,夜眠雨驿叹孤征”,通过描绘在离开祖国时的内心感慨和对夜晚雨中驿站中独自行走的叹息,表达了诗人与故乡分别的痛苦和孤独。紧接着“转头三十年前恨,犹听当时枕上声”,以回想过去三十年的遗憾和悔恨,以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枕边亲人的声音,表现出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沉的乡愁和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雨夜》是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
这个时期,宋朝面临着金兵的侵扰,国土分裂,民众生活困苦。王铚出身书香世家,曾任职于北宋朝廷,因战乱而流寓江南。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
在《雨夜》这首诗中,王铚通过对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诗句“不知今夜雨,又涨北江潮”,流露出诗人对战火蔓延、国家分崩离析的担忧;而“冷入貂裘薄,愁连铎策摇”则反映了诗人身处困境,却仍然关心百姓冷暖的心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