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观雪
沙洲苍莽水云昏,雪落寒溪镜有痕。
山际疏钟烟际寺,林边微迳水边村。
天涯岁月行将尽,人世穷愁孰与论。
忆与邹枚同赋咏,人非事往但心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沙滩广阔水天昏暗,雪花落在寒冷的溪流上留下痕迹。远处的山峰间回荡着钟声,那是烟雾缭绕的寺庙,树林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往水边的村庄。时光荏苒,人生已近终点,人世间的贫穷困苦又有谁可以一起谈论呢?回忆与邹、枚一起赋诗的情景,虽然人事皆非,但美好的记忆永存心间。
去完善
释义
1. 沙洲:江河中由泥沙淤积形成的小块陆地。
2. 苍莽:形容景象荒凉无边的样子。
3. 水云:水和云,常用来描绘朦胧的景色。
4. 镜有痕:像镜子一样平静的水面留下了痕迹,指雪花落在水面。
5. 山际:山边,山际的钟声即从山中传出的钟声。
6. 疏钟:稀疏的钟声。
7. 烟际寺:在雾气弥漫处的寺庙。
8. 微迳:隐约的小路。
9. 天涯:天边,喻指遥远的地方。
10. 行将尽:即将走到尽头,这里表示岁月已老。
11. 人世穷愁:人生困顿、愁苦的境地。
12. 孰与论:谁又能一起谈论。
13. 忆与邹枚同赋咏:回忆和邹、枚等友人共同作诗吟咏的时光。
14. 人非事往:意为时间过去,人事已非。
去完善
赏析
诗人王铚在这首《溪上观雪》中,描绘了一幅冬日溪边雪景的画面,并通过观察景物引发对人生、时间的思考。首句“沙洲苍莽水云昏”描述了江边沙洲的辽阔与天空乌云压顶的氛围,为整首诗铺垫了一种苍茫冷寂的感觉。接下来的“雪落寒溪镜有痕”,则通过雪花落在溪水上形成的波纹,形象地表现了雪落的声音和动静相宜之美。
在诗的后两句“山际疏钟烟际寺,林边微迳水边村”中,诗人以远近的景致布局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山间的寺庙、树林的小径和村边的溪水都被雪覆盖着,更显出一片宁静的世界。而“天涯岁月行将尽,人世穷愁孰与论”这两句中,诗人由景及情,抒发了自身对时间流逝和人世苦难的感慨,表达了年华渐逝,一生奔波却无法逃离命运捉弄的无奈心情。
最后两联,“忆与邹枚同赋咏,人非事往但心存”则是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思念,通过回溯以往与友人的美好时光,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珍视以及内心的怀念之情。整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笔触,展现了一幅静谧的冬日雪景画面,传达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去的留恋。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上观雪》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学家王铚于公元1258年创作的。此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江西的庐山脚下。在这段时间里,他在自然景色的熏陶下创作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表达了对于故乡和祖国的思念之情。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与动乱时期。金、蒙古等外族入侵,使国家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许多文人志士为了抵抗侵略者,投身于保卫国家的斗争之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与支持。
王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关怀。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溪边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