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夜闻风雨
空山清夜寒无寐,松桧摇声风雨高。
行尽江湖忘岩壑,犹疑遶屋尽波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空旷的山谷和宁静的夜晚让人感到寒冷无法入睡,松树和柏树在风雨中摇曳声音高大。走在江河湖海之间忘记了岩石和山谷,还在疑惑环绕的房屋是不是都是波涛。
去完善
释义
《山中夜闻风雨》王铚注释:
1. 空山:空旷的山中。
2. 清夜:清静的夜晚。
3. 寒无寐:因寒冷而难以入睡。
4. 松桧:松树和桧树,这里泛指树木。
5. 摇声:摇曳的声音。
6. 风雨高:风雨交加,声音喧嚣。
7. 行尽:走过所有的。
8. 江湖:江河湖泊,泛指水域。
9. 忘岩壑:忘记岩石和山谷,这里指忘记了山林间的风景。
10. 犹疑:犹豫不定。
11. 遶屋:围绕房屋。
12. 尽波涛:全是波涛翻滚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山中夜闻风雨》是王铚描绘自然风景的一首佳作。首句“空山清夜寒无寐”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空旷的山谷之中。接下来的“松桧摇声风雨高”则通过风声、雨声和松桧的摇曳之声,展现出风雨交加的山中夜景。而“行尽江湖忘岩壑,犹疑遶屋尽波涛”两句则更加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风雨中的心境,表现了其面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既展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又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夜闻风雨》这首诗是南宋著名文学家王铚于公元1258年在山谷中所创作。在这一年里,王铚在山中度日,时年47岁。他在早年曾担任军器监主簿、朝散大夫等职务,但因为直言敢谏而触怒权贵,被贬为地方小吏。这首诗正反映了他在流放生涯中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官场的失望情绪。
这一时期,南宋正处于金兵入侵和内部政治斗争的动荡局势中。蒙古崛起,攻灭金国后继续南下进攻南宋,山河破碎,民生疾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多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王铚作为一个关注时事的文人,深感国家兴亡之重,故而在山中学佛修身的同时,仍不忘用笔墨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