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居追凉

标题包含
山居追凉
松门东路有柴关,凉卧清宵梦亦闲。 更待海风来万里,一天霜月满空山。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松门东路有一道木门,我在清凉的夜晚躺下来休息,梦境显得格外悠闲。当海风从万里之外吹来时,漫天的霜月和月光洒满了整个山林。
去完善
释义
1. 松门:指松树环绕的门,这里借指作者居住的山居环境。 2. 东路:东边的路。 3. 有:存在,具有。 4. 柴关:用柴草制作的关卡,这里用来比喻山居的门户。 5. 凉卧:在凉爽的地方休息。 6. 清宵:清朗的夜晚。 7. 梦亦闲:梦境也显得悠闲自在。 8. 更待:等待。 9. 海风:从海洋吹来的风。 10. 万里:极言距离之远。 11. 一天:满天。 12. 霜月:带有寒意的月亮。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松门东路有柴关”起句,描绘出山居的宁静景象。在远离尘世纷扰的山中,一扇松门和一条通向远方的山路构成了诗人的居所,门前的一座柴关显得格外亲切。这样的环境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可以“凉卧清宵梦亦闲”的地方。在这清凉的夜晚,诗人躺在床上,让思绪随意漫游,尽享心灵的悠闲与宁静。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由近及远,想象那“更待海风来万里”的景象。这里,海风的意象拓展了诗歌的空间,将读者的视线从山间引向大海。这种空间的跨越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还营造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此时,一轮皎洁的霜月挂满天空,映照着群山,给人以深邃、壮丽的美感。 诗人通过对海风、霜月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另一面——广袤无垠的宇宙与大自然的浩渺无穷。在这种氛围下,诗人表达了自身对自然之美与内心宁静的追求,使整首诗充满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居追凉》是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8年左右,当时正值北宋熙宁年间,社会政治较为稳定,文人墨客多致力于诗歌创作,抒发个人情感。 在王铚的生活时期,他遭遇了仕宦生涯的波折,曾一度被贬谪至湖北、湖南等地。由于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在这一时期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特别是山水田园诗。《山居追凉》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 在这一时期,宋代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科举制度使得许多文人得以进入仕途。然而,在政治斗争中,许多士人遭受到排挤和打击,这使得他们更加向往归隐田园的生活。此外,宋代山水画的发展也为这类诗歌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观时能够更好地融入个人的感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