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关山月

标题包含
关山月
戍楼炯炯关山月,白首征人数圆缺。 关山不隔四时寒,夜夜冷光沙如雪。 照破天崖万里心,闺中又是经年别。 雁飞唯愿得书归,月下有人魂断绝。 闺中月下不胜情,独戍关山更堪说。 一时北阙贺书多,万古西戎终不灭。 阳和待得活枯荄,东风洗尽征人血。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边防烽火台明亮映照着远方的月光,白发苍苍的战士在计算着团圆的日子。边疆山川并没有隔断四季的寒冷,夜晚的月光如雪洒满沙场。照亮远方战士的心,家中的妻子已经多年未见。大雁传信希望能传递回家的音讯,月亮下却是离家士兵的伤痛。家乡的月亮下蕴含着无尽的思念之情,戍守边关的人更为艰辛。朝廷传来嘉奖的信笺,然而边疆的战事仍在继续。春天的阳光等待着唤醒枯草,春风清洗掉戍边的将士们的热血。
去完善
释义
1. 戍楼:古代边境上防守用的楼宇。 2. 炯炯:明亮的样子。 3. 关山:泛指边界上的山地。 4. 白首:白发老人。这里指的是戍楼的守备们。 5. 数圆缺:观测月亮的圆缺变化,象征时间的推移。 6. 四时:四季。 7. 冷光:清冷的光线,这里形容月光。 8. 沙如雪:形容沙漠像雪一样洁白。 9. 照破天涯万里心:指月亮照亮了远在天涯的人们的心。 10. 闺中:指家中的妇女。 11. 经年:经过一年。 12. 雁飞:借指传递书信。 13. 唯愿:只愿。 14. 月下有人魂断绝:形容士兵在夜晚战斗中死去。 15. 胜情:无法承受的情感。 16. 独戍关山:独自戍守关山。 17. 堪说:可以诉说。 18. 一时:短时间内。 19. 北阙:皇帝的宫阙,这里借指朝廷。 20. 西戎:西方的少数民族。 21. 万古:长久的时间。 22. 阳和:春天的阳光。 23. 枯荄:枯萎的草根。 24. 东风:春风。 25. 洗尽征人血:洗刷掉战争的鲜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关山月”,描述了戍楼、征人与思妇之间的遥远距离和深情厚谊。作者巧妙地借用了月亮的意象,将画面与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先,“戍楼炯炯关山月,白首征人数圆缺”两句展示了戍楼上的士兵在茫茫夜色中,凝视着那轮高挂天空的明月,心中感叹着时光的流逝和家乡的遥远。 接下来的诗句,“关山不隔四时寒,夜夜冷光沙如雪”则描绘了边塞关山的荒凉和冷峻。虽然关山阻隔了人们相聚,但寒冷的感觉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时间的流逝。而月光照耀下的沙漠,如同一层白雪覆盖在大地上,给人带来无尽的孤独感。 紧接着,“照破天涯万里心,闺中又是经年别”一句则转向了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月亮,将远方的征人与家中的思妇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他们之间深沉的感情。即便距离千里之外,只要看到月光,就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 随后,“雁飞唯愿得书归,月下有人魂断绝”两句以大雁寄托书信,象征着远方信息的不易。在明亮的月光下,士兵们期待来自家乡的消息,而在家中的思妇也在忧心忡忡地等待着亲人的消息。然而,这样的等待却充满了无尽的痛苦,有时甚至导致生命的终结。 最后四句,“闺中月下不胜情,独戍关山更堪说。一时北阙贺书多,万古西戎终不灭。阳和待得活枯荄,东风洗尽征人血”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期盼。诗人通过对比北方朝廷的喜悦和西边边疆的战火连天,表达了对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最终,诗人希望温暖的阳光能唤醒枯萎的生命,东风带走战争带来的鲜血,实现万古的和平。 整首诗,王铚以细腻的情感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景色描绘出戍楼战士与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以及他们对战争的担忧和和平的渴望。通过对关山月的独特解读,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动人心弦的历史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关山月》是南宋诗人王铚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关山月”为题,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时间: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金、蒙等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使得南宋朝廷偏安一隅。 人生际遇:王铚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和王慎中是好朋友。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生活困苦,这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的诗词作品大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时代背景:在南宋时期,国家分裂,民族矛盾激化。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蒙古族也在迅速崛起,最终灭亡了金国,并攻占了南宋的京城临安。这种社会局势激发了文人士大夫们的爱国情操,使他们关注国家命运,关心民生疾苦。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