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
会时曾忆梅笼雪,别后常怀月照沙。
到底多情是芳草,长随离恨遍天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适时怀念梅映雪,离别后方知月伴沙。
一片深情如芳草,伴随离愁走遍天涯。
去完善
释义
1. 会时:相聚的时候。
2. 梅笼雪:形容梅花盛开的景象,笼有笼罩之意。
3. 别后:分别之后。
4. 月照沙:月光映照在沙滩上。
5. 到底:终究,毕竟。
6. 多情:多情感性,指对人和事富有情感。
7. 芳草:比喻美德、爱情等美好事物。
8. 长随:永远伴随着。
9. 离恨:离别时的哀愁和思念之情。
10. 遍天涯:遍布天涯海角,形容距离遥远。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芳草”作为主题,抒发了别离之情和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首句“会时曾忆梅笼雪”,通过回忆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眷恋;第二句“别后常怀月照沙”,表达了离别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传达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在颔联中,诗人借助“芳草”这一意象,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相融合,表现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颈联中的“到底多情是芳草,长随离恨遍天涯”,则进一步将芳草拟人化,赋予其深情厚谊的品质,象征着诗人的思念之情无处不在,无时不刻地伴随着分离的痛苦。全诗情感真挚,韵味悠长,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芳草》是宋代诗人王铚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公元1119年。在这一年,王铚因其父亲去世而回到家乡隐居,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这段时间他经常游览山林田园,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表达了其怀念故乡、亲近自然的情感。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北宋王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战乱频繁。王铚作为士人,目睹了社会的不公和百姓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无奈。然而他并没有选择投身官场,而是选择了归隐田园,以诗歌表达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