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吟一首
浮云高映天上月,月华未落云已灭。
浊水长羡清路尘,浊水尚流尘已绝。
人心不如云与尘,变态无穷旋消歇。
我家火齐堆金盘,朱楼锁烟青冥端。
昨忆闻琴才等闲,夜奔临邛相与还。
凤皇曲成保懽乐,骕骦裘典无艰难。
当炉涤器两憔悴,几度暗啼愁远山。
君侪狗监动人主,君乘驷马跨故园。
檄书呵讥蜀父老,未足洒耻徒小恩。
颜色何尝不如旧,自是心存憎爱间。
我方失意天地窄,君视浮云江海宽。
一身情易复情难,百年有来终有去。
凄凄嫁娶不须啼,出门万里沦中路。
我怜秀色茂陵女,既有新人须有故。
请把阿娇作近喻,到底君王不重顾。
若知此事为当然,千金莫换长门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浮云映衬着明亮的月亮,而当月亮还未落下时,浮云已经消失。
浑浊的水总是羡慕干净的道路和尘土,而即使水依然流动,尘土却已经远离。
相比之下,人们的心性往往更复杂多变,不断发生各种变化直至生命的终结。
我家中的宴席如同堆积金银的盘子,而住所则位于烟雾弥漫的幽深之处。
昨日回忆过去听到过的美好琴声,就像昨夜梦回故地的感觉。
那些美妙的歌曲需要付出艰辛才能创作出来,而那些珍贵的丝绸衣裳也并非轻易就能得到。
在炙热的炉火边辛苦地洗刷着餐具,几度暗自神伤,望着远方的山川哀愁不已。
你们这些朋友犹如小狗一样忠诚且受到人们的喜爱,就如同驾驭着四匹马回到家乡一般令人期待。
尽管用文字去痛骂那些乡下的老人并不能完全消除耻辱,但也不失为一种小方法。
容颜依旧美丽如初,只是心中的情感却在憎恨与爱慕之间徘徊。
我在失意的时候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狭小,而你却像看待广阔的江河与天空一样坦然。
感情的波动难以预测,而人生终究会有尽头。
不必因为嫁妆不够丰厚而哭泣,离开了家就意味着万里的路程将会充满艰辛。
我心疼那些美丽的女子,她们在成为了新娘之后就需要忍受孤独和思念。
请拿陈皇后阿娇作为最近的例子,她最终也没能得到皇帝的眷恋。
如果你明白这些事情是命中注定的,那么花费千金写成的《长门赋》也无法让君王回心转意。
去完善
释义
1. 高映:高高挂在天空。
2. 月华:月光。
3. 未落:还未落下。
4. 浊水:混浊的水。
5. 清路尘:比喻品质好的尘土。
6. 变态:形态变化。
7. 消歇:消失,休息。
8. 火齐堆金盘:形容富贵繁华。火齐,珠宝名;金盘,金色的盘子。
9. 青冥:青天。
10. 闻琴:听到琴声。
11. 等闲:平常。
12. 夜奔:连夜赶路。
13. 凤皇曲成:凤凰的曲子完成。这里指弹奏好曲子。
14. 保懽乐:保持快乐的心情。
15. 骕骦裘典:用骕骦皮做的裘衣抵押。这里表示典当裘衣。
16. 当炉涤器:在炉子旁洗涤器具。这里指从事劳动。
17. 暗啼:暗自哭泣。
18. 君侪狗监:您和其他狗监一样。狗监,古代官职。
19. 人主:君主,皇帝。
20.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21. 檄书呵讥:发布檄文嘲讽。
22. 蜀父老:四川的老百姓。
23. 小恩:小的恩情。
24. 心存憎爱:心中有爱与恨。
25. 天地窄:形容心情狭窄。
26. 江海宽:形容心境宽广。
27. 一身情易复情难:感情容易改变,但很难恢复。
28. 有来终有去:指人生总会有起起落落。
29. 不须啼:不需要哭泣。
30. 沦中路:沦落在半路上。
31. 我怜秀色:我可怜美丽的容貌。
32. 茂陵女:指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
33. 既有新人须有故:有了新的人就需要旧的人。
34. 把阿娇作近喻:用阿娇来做近似的比喻。
35. 君王不重顾:君王不会再次关注。
36. 长门赋:陈皇后失宠时所作的一首诗。
去完善
赏析
《白头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起伏变化,展现了作者在人生道路上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感悟。开篇以浮云和浊水的形象比喻,揭示出人生的无常和短暂的现实。随后,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家世的繁荣与妻子的辛劳,表达了对妻子的愧疚和对世事的感慨。接着,诗人在描述自己的境遇时,既表现出对人生态度的豁达,又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悲凉。最后,诗人通过对汉武帝阿娇的故事的引述,暗示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被金钱和权力所迷惑。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头吟一首》是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咏史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26年,正值北宋末年金兵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历史时期。当时,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
在这一特殊时期,王铚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他原本在汴京担任朝廷官员,然而金兵入侵后,他被迫离开家乡,开始了流亡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也感受到了国家灭亡的悲痛。这种种遭遇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从而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诗歌作品,其中包括这首《白头吟一首》。
在这首诗中,王铚通过对古代忠臣义士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忠诚报国、誓死不渝的信念。同时,他也通过对比古人和现代,揭示了战乱时期社会的黑暗面,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这首诗充分体现了王铚作为一名爱国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