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薄命 其一
寒闺有静女,十载念远征。
命似绛绡薄,身同朝露轻。
存心合懽绮,待得机杼成。
从来君独赏,讵可卖都城。
凭梦欲寄远,旧路春草生。
独夜理瑶琴,泪烛剪不明。
待谁相应节,要自不胜情。
会有不眠者,听此断肠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寂静的女子在清冷的闺房中度过十年,心中挂念着远方的征夫。
她的命运犹如薄薄的红色丝绸,身躯如同清晨的露水般轻盈。
她一心一意织出锦绣般的欢愉,期待着丈夫归来共享天伦之乐。
这位佳人的美貌与善良从来都是受到世人称赞,又怎能以金钱来衡量呢?
她只能寄希望于梦境之中,期望能够穿越旧日的道路,看到春意盎然的景象。
孤独的黑夜,她抚着瑶琴,蜡烛上的泪水让人看不清真相。
究竟有谁与她共情,能理解这无尽的思念之情?
总有一个失眠的人,会听到这一曲断肠之声。
去完善
释义
1. "寒闺":指冷清的闺房,这里比喻女子孤单地生活。
2. "静女":指娴静的女子。
3. "十载":十年,表示长时间。
4. "远征":出征远方,这里是说丈夫离家远去。
5. "绛绡":红色丝织物,这里比喻命运多舛。
6. "朝露":早晨的露水,这里比喻生命的短暂。
7. "存心":在心里留存,这里指女子的思念之情。
8. "合懽绮":一种织有合欢图案的丝织物,这里代指女子为丈夫制作的衣物。
9. "机杼":指织布机,这里代指女子制作衣物的过程。
10. "君独赏":只有您欣赏,这里指女子唯一可以依赖的丈夫。
11. "讵":表反问,相当于“岂”或“怎”。
12. "卖都城":把京城出卖,这里指丈夫离开家园。
13. "凭梦":依靠梦境,这里指女子想在梦中见到远方的丈夫。
14. "旧路":过去走过的路,这里指女子与丈夫共同走过的道路。
15. "春草生":春天的草生长出来,这里形容时间流逝。
16. "独夜":独自一人度过夜晚。
17. "瑶琴":美玉制成的琴,这里指女子弹奏的琴。
18. "泪烛":指哭泣时滴落的烛泪。
19. "剪不明":指烛光摇曳不定,无法看清楚。
20. "应节":顺应节拍,这里指与他人共鸣。
21. "不胜情":感情难以承受,这里指女子因思念丈夫而痛苦。
22. "不眠者":失眠的人,这里指同样因思念亲人而难以入睡的人。
23. "断肠":形容极度悲痛,这里指女子因思念丈夫而心痛如绞。
去完善
赏析
《妾薄命 其一》是王铚用独特视角描绘古代深宫女子生活的诗词。诗人以闺中的女子为主角,展现她十年如一日的等待远行的丈夫归来。女子的命运如同绛绡般脆弱,生命如同朝露一样短暂,但她依然心存对爱情的向往,将期望寄托在织布机上,渴望能亲手织就象征幸福美满的合欢绮。然而这样的深情并不能得到丈夫的欣赏与珍视,如同不能出售的都城瑰宝。诗人在描述女子时,使用了“存心合懽绮,待得机杼成”和“独夜理瑶琴”等意向,表达了女子执着、坚韧的性格特征。同时,又以“从来君独赏,讵可卖都城”揭示了她命运的无奈与悲凉。最后“会有不眠者,听此断肠声”则为全诗画上凄美的句号,留下了无穷的感慨和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妾薄命 其一》是南宋诗人王铚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即南宋时期。
在诗人的这段人生中,他与当时的政治氛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南宋时期,虽然政权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重重,外有金国威胁,国家形势并不乐观。诗人以自身的命运感悟为出发点,通过描绘一个悲惨女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同时,这一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也影响了诗人王铚的创作。当时的文人骚客们纷纷关注民间生活,表达对百姓的关切之情,这也使得诗人对普通女子命运的关注成为可能。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感伤,将个人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女子身上,使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现实关怀和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