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德麟
故国春浓懒纵观,强寻幽境步蹒跚。
风酣蕙草清香煖,烟湿杏花红粉寒。
但觉时光自催换,可怜人事几悲酸。
百年未必长于梦,虚作邯郸枕上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古国的春天浓厚却令人懒得观看,勉强寻找幽静的地方漫步不稳。
微风让蕙草变得香甜,热气让杏花显得分外娇艳。
只觉得时间无声地变换,可怜人们的悲欢离合总是让人伤心。
百年的寿命或许还不如一场梦境长久,却在睡梦中虚度了光阴。
去完善
释义
1. 故国:指作者故乡,即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2. 春浓:春天浓郁景色。
3. 懒得纵观:指作者心情不佳,无心欣赏春天的美景。
4. 赵德麟:作者的朋友,名字未提供,是赵姓的官员。
5. 强寻:勉强寻找。
6. 幽境:僻静的地方。
7. 步履蹒跚: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8. 风酣:风吹得浓烈。
9. 蕙草:一种香草。
10. 清香煖:香气浓郁,给人温暖的感觉。
11. 烟湿:烟雾湿润。
12. 杏花红粉:指杏花的红色花瓣。
13. 寒:这里指湿润的花瓣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14. 但觉:只觉得。
15. 时光自催换:时间自然而然地流逝。
16. 可怜:令人同情。
17. 人事:人的事情,指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18. 悲酸:悲伤痛苦。
19. 百年:人生一世。
20. 长于梦:比梦境更长。
21. 邯郸枕上:指梦境。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和赵德麟》中,诗人王铚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人事的感慨,表达了他对生活、时间以及人生的独特见解。首先,他以“故国春浓懒纵观”开篇,表达了面对繁花似锦的春天,却提不起兴致去欣赏的心情。随后,他选择寻找幽静的地方漫步,步伐蹒跚,反映了他的无奈与消极。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风和日丽,草木葱郁,花香四溢;烟雾笼罩下的杏花,呈现出一抹冷艳的红色。这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天景象,同时也传达出他在感受美好景色的同时,内心却充满矛盾和无奈的情绪。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时间荏苒,世事无常,让人感叹不已。他用“百年未必长于梦”来表达人生短暂,犹如黄粱一梦的感慨。最后,诗人以“虚作邯郸枕上看”作为结尾,暗示自己在梦中度过了漫长的一生,醒来时才发现一切都是虚幻,更加凸显了人生的短暂和虚无。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传达了他在面对美好景致时的矛盾心态。同时,诗人还通过感慨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短暂和虚无的认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赵德麟》是南宋诗人王铚的一首词。此词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前后,其时王铚在荆州一带为幕僚。
在南宋时期,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朽,而北方金国统治者对南宋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侵略,使得民生疾苦,社会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文人骚客的王铚目睹了国家民族的苦难,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悲愤。
绍兴二十四年左右,作者王铚在荆州一带为幕僚,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他在这段时间里结识了赵德麟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国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在这个过程中,他以词的形式记录了这段心路历程,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