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缙云县仙都山黄帝祠宇

标题包含
缙云县仙都山黄帝祠宇
我渡溪水寻荒村,群峰势若万马奔。 酣酣春色雪初霁,霭霭野气山犹昏。 琼楼金阙涤地尽,松柏半带斤斧痕。 要还清浄扫尘俗,一炬劫火安得焚。 行人鞠躬下马拜,仙都妙理吾能言。 威神可畏凛如在,有台今亦祠轩辕。 当年垂衣正南面,制作取尽坤与干。 凿开鸿荒肇人纪,首为区宇立本根。 风后力牧来联翩,神机开辟施无垠。 初传闻道广成子,后乃密契中皇君。 功高德大不可拟,几与造物分遗恩。 遥遥唐虞建炎运,万年圣子兼神孙。 至人御世用常道,飞升轻举安足论。 爰作一气生万物,奈何已把天人分。 伏羲八卦画已破,女娲欲补理亦繁。 飘然独返紫清去,却敛造化归金浑。 庙前仙石表今古,屹立霄壤争雄尊。 鼎湖可望不可见,意今后世难攀援。 顶中玄宫号泥丸,自然有路朝天阍。 此身内外神气合,俯仰自超生死门。 默运四时无诡异,试观日月谁吐吞。 祇今湖边送风雨,草木吹动旗与幡。 飘然十丈红菡萏,碧溪下插玻璃盆。 马蹄车辙不须有,虽迷襄野道自存。 岩泉夜发百谷响,洞庭乐声犹可闻。 山川古色藏妙意,谁与开涤明根源。 我谈希夷返淳朴,不假辩说波涛翻。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铚(1038-1116),字性之,号汝阴老民,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王珪是著名学者,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左丞等要职。 王铚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地方官府任职,历任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在溪水中寻找那荒废的村落,群山仿佛万马奔腾而来。春天的景色如醉如痴,雪后天晴,山间弥漫着潮湿的气息。豪华的宫殿荡然无存,只有松柏上留下了刀斧的痕迹。要想清除尘世烦忧,恐怕需要一场大火来烧毁一切。行人来到此地纷纷下马跪拜,这仙境之地的秘密我只能透露一点。这里的威严让人敬畏,高台上供奉着黄帝的神像。 当年来到这里创立人间秩序,天地间的阴阳都被他充分利用。他开创了人类的历史,成为国家的根基。风后的得力助手力牧接踵而至,他们的智慧无穷无尽。最早听到大道的人是广成子,后来则是中皇君的亲密伙伴。他的功德无法比拟,几乎与造物主分享恩赐。遥远古代尧舜治理国家,使伟大的子孙后代得以传承千年。智者治理世界运用永恒的真理,即使可以飞升也不足以谈论。这里的大道孕育万物,可惜现在却把天和人的界限划得清清楚楚。伏羲八卦的奥秘已经破译,女娲补天的传说也日益繁多。她已经返回了神秘的仙境,并且带走了所有的造化之力。 在这座庙前的仙石,记录着古今的一切。即使能看到鼎湖,也无法接近。头顶的神仙宫殿被称为泥丸,有一条直通天庭的道路。我的身心内外都已合而为一,无论生死都可以自如超越。四季的运行已经变得平和无奇,谁还能看出来日的月落?现在的湖边依然风雨不断,草木随风起舞。这片红色荷花有十丈之高,碧绿的溪流环绕着它。马蹄和车辙已经不见踪影,虽然迷失在山林之间,道路仍然存在。夜晚山谷中的泉水叮咚作响,仿佛听到了洞庭湖畔的音乐之声。古老的山川隐藏着无尽的奥妙,谁能解开这谜题呢?我希望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让世人能够回归淳朴的生活,不再陷入无谓的争论。
去完善
释义
1. 缙云县:中国浙江省丽水市的一个下辖县,位于浙江南部,瓯江上游,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一般在400-1000米之间,多崇山峻岭,溪流遍布,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黄帝祠宇”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2. 仙都山:在浙江省缙云县城东约7公里处,是一座著名的道教名山,以山水奇秀、风光迷人著称。主峰在海拔1629米的鼎湖峰,由石灰岩构成,经长期侵蚀和风化剥落形成孤立尖削的峰柱,状如春笋拔地而起。黄帝祠宇位于仙都山南麓的步虚山下,始建于东晋。 3. 黄帝祠宇:又称轩辕庙,是中国古代祭祀黄帝的庙宇之一,位于浙江省缙云县的仙都山。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4. 琼楼金阙:形容黄帝祠宇建筑的豪华壮丽。 5. 松柏半带斤斧痕:形容黄帝祠宇周围的松树和柏树受到了砍伐,但还未完全消失。 6. 要还清浄扫尘俗:表达作者希望人们能够摆脱世俗纷扰,保持内心的清静。 7. 一炬劫火:比喻灾难或战争的破坏。 8. 威神可畏凛如在:形容黄帝的神圣威严,让人敬畏不已。 9. 有台今亦祠轩辕:描述黄帝祠宇中的平台,用以供奉轩辕黄帝。 10. 垂衣正南面:指黄帝治理天下时的形象。 11. 制作取尽坤与干:象征黄帝统治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12. 风后力牧:传说中的黄帝大臣,风后善于制定谋略,力牧则擅长军事事务。 13. 有台今亦祠轩辕:描写了黄帝祠宇中的平台,用来供奉轩辕黄帝。 14. 唐虞:即尧舜,唐尧和虞舜为中国远古时代的两位杰出领袖。 15. 万年圣子兼神孙:歌颂黄帝及其子孙后代的伟大功业。 16. 顶中玄宫号泥丸:头顶正中处的神秘宫殿,寓意着人的精神境界达到极高境界。 17. 自然有路朝天阍:表示修行者只要修炼得当,就能找到通向天庭的路。 18. 祗今湖边送风雨:如今湖边正在风雨交加,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19. 飘然十丈红菡萏:形容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形象生动。 20. 马蹄车辙不须有:传达出作者追求自然、摆脱尘世纷扰的愿望。 21. 岩泉夜发百谷响:描绘夜晚山间泉水流动的声音,犹如百谷共鸣。 22. 洞庭乐声:形容音乐的美妙,如洞庭之水般荡漾开来。 23. 不假辩说波涛翻:表明作者希望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世间的道理,而不是依赖繁琐的辩论和解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缙云县仙都山黄帝祠宇的所见所感。首先诗人以自己寻找荒村的行动引出了周围磅礴的山景。接着,诗人通过对冰雪、山野气息以及琼楼金阙等景象的描述,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和威严庄重的氛围。随后,诗人表达了对黄帝的敬仰之情,赞美他开天辟地、教化万民的伟大功绩。接下来,诗人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黄帝时期的传说人物如广成子、风后、力牧等人的事迹,指出他们共同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根基。 然而,诗人认为,自从人类掌握了智慧,开始尝试与天地相抗衡,造成了许多自然的破坏,甚至是生灵的涂炭。因此,他呼唤人们回归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生活,不要沉迷于追逐名利而忘记了生命的真谛。在诗的最后,诗人以自己在湖畔的经历,形象地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整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先贤的崇敬之意,又隐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北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外患严重。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王铚却以一篇脍炙人口的诗作《缙云县仙都山黄帝祠宇》留名青史。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15年,即北宋政和五年。 这一年,王铚45岁,正值中年,他的生活轨迹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身为进士,他历任州县官吏,后又退居故里,潜心著述。除了参与政事,他也关心民间疾苦,关注社会问题。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金兵压境,北方战乱频发,民生艰难。在此情境下,他借咏颂缙云县仙都山的黄帝祠宇,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以黄帝祠宇为象征,呼唤民族自尊心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又寓含着对当下朝政的批评和对民众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